最近,在美国市场上中概股的深度回调,是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俄乌战争所引发的欧美资本对俄罗斯在全球市场上的追杀,让中概股也是深陷舆论漩涡的中心。
在不少美股投资人眼里,中概股也会面临同样的地缘政治风险。
这场股灾的一个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美国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把5家中概股纳入“临时退市清单”。
中概股在美国市场出现了雪崩的局面,从2021年初至2022年3月15日收盘,阿里巴巴港股股价从227.6港元下跌到了71.25港元,跌幅高达68.7%;而腾讯、美团和小米集团在此期间的股价跌幅也高达46.22%、63.77%和67.38%。
而这波巨大的跌幅也带动了在港股上市的内地公司股价以及国内证券市场的大幅下挫,引发了国内各方的高度关注。
随着国内高层出面维稳,以及中美两国包括元首人物的视讯会议,中概股在美股市场持续下跌的局面得到了遏制。但下一步如何发展,依然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
《外国公司问责法》成美国打压新工具
《外国公司问责法》早已经出台,但这次却是极为罕见地引用相关法律对某些国内公司进行相关制裁。这部法律的出台,和之前瑞幸咖啡财务数据作假也是息息相关。
在美股这种上市门槛相对来说非常容易的市场,如果上市公司财务作假,无疑会让投资人承担非常巨大的风险。
因此,从美国监管机构角度来说,援引这部法律来要求在美股上市的公司披露更多数据本来也是情理之中。但美国在相关的法律中,将所需要的数据从财务数据延伸倒了审计底稿上。而相关的审计底稿很有可能包括国家安全相关的数据。
之前滴滴在没有得到国内相关机构默许的情况下,就赴美国上市,让国内众多用户出行数据,甚至相关部委机关工作人员的出行数据,随时有可能被美国监管机构获得。
在这种情况下,以网信办为首的部委对滴滴发起了网络安全审查,从去年7月到现在,滴滴依然没有能够得到国家监管机构的认可。
不仅无法在国内开展全新业务,企业的声誉更是一落千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赴美上市的企业面临一个两难的局面。
但这种两难的局面并非没有办法解决。之前中国证监会就和美国监管机构进行过相关协商,就数据披露问题开展过直接对话。希望能在中国的国家安全以及美国的数据透明方面找到一个比较好的折衷的方案。
虽然目前没有办法形成一个可以成文的解决方案,但是之前双方的沟通还是有一定进展。而这次美国在没有提前沟通的情况下,就贸然将五家国内公司纳入“临时退市清单”,对于中概股打压的意味更浓。
美股是比较好的融资渠道
无论是智能电动车,还是像滴滴、拼多多这样的互联网行业,想要在初期站稳脚跟,前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在核心技术的研发、品牌的树立以及市场推广上;至于滴滴和拼多多,更是需要在初期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培养用户习惯。
在这种情况下,光靠投资人或者资本的投入是不够的,从证券市场二级市场融资,是一个为自己获得稳定资金的渠道,同时也能够让创业初期的投资人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回报,进而可以顺利退出。
所以如果上市的路被堵上,或者上市的门槛比较高,必然会大大挫伤人们的创业人情。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想繁荣或者活跃经济,大量创新的初创企业必不可少。
但不得不承认,对于国内很多初创公司来说,美股是一个比较好的融资市场。相对较低的上市门槛,匹配非常严格的监管和退市制度,让美股和考美国大学一样,宽进严出。
这个正好和国内的资本市场完全相反,国内主板上市门槛非常高,即便是科创板这种新设立的板块,对于公司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对于国内很多新势力车企来说,包括威马、蔚来甚至吉利,都曾尝试在科创板上市,但目前来看都没有比较积极的进展。
以吉利为例,在冲击科创板上市按下暂停键之后,便随即推动沃尔沃汽车在斯德哥尔摩上市,然后亿咖通和极星两家企业也即将登陆美股。对于汽车这样重资产的行业来说,一旦资金链断裂,必然会产生一连串的影响。
长期来看 中美两国将是斗而不破
从中美两国关系来看,目前还不具备完全撕破脸的可能性。特朗普时代对于中国的极限施压,同时也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中美两国高度紧密联系的经贸关系,成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两国之间全面竞争,而非全面对抗,是两国之间可以形成的共识,也是能够最大程度实现各方的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可能会寻找各个场合和机会来给中国进行施压,但是不会把事做绝。
毕竟庞大的美国资本也希望能够投资中国有潜力的优质上市公司促成其在美股上市,这不仅帮助这些企业能够获得可观的估值和融资,同时也能够让美国投资人以及美国经济享受到中国初创公司成长带来的巨大红利。
从中国政府的角度来看,与美国完全切割也不符合我们的战略意义。让大量在美上市的公司都蚂蚁搬家式的回归港股,也会让本来资金就不富裕的港股市场承受更大的压力。
同时,国内的证券市场虽然经过不断的改革,但我们在很多制度层面依然落后于欧美比较发达的证券市场不少。还有一个我们不得提到的情况就是,当前国内有比较严格的资本跨境流动的管制。
这意味着,像软银这样的知名海外投资人,一旦所投资的国内公司在国内A股或者创业板上市之后,相关的获利资金在套现之后难以被转移到海外。一旦海外其他业务亟需资金支持,会面临比较尴尬的情况。
对中概股的打压,实则是对中国经济的打压。这几年,中国经济以及前瞻技术方面的高速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以智能电动车为例,除了特斯拉之外,无论是通用、福特这样的老牌车企巨头,还是Rivian、Lucid Air这样的新势力,面对国内的蔚小理或者吉利、长安、长城的高端电动车子品牌,都没有产品力层面绝对的优势,能够扼住中国的卡脖子技术越来越少。
图片
所以在这些企业成长的前期,就必须将其成长为全球巨头的萌芽给遏制住,即不能让中国公司借助美国更为成熟的资本市场的沃土,来做大做强自己。
在相关高层出面斡旋并不断释出利好消息之后,中概股也迎来了一波强势反弹。
不过这次的《外国公司问责法》不可能是最后一次美国政府对于中国公司的打压,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会有许许多多相类似的事件来不断考验我们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
只有未雨绸缪,做好一个充分的预案,才能够有效抵御各种突发的黑天鹅事件的冲击。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汽车经纬网》www.qichejingw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