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恒大发布公告称,已与债权人召开了电话会议。会议上,恒大集团表示将评估集团的状况,制定重组计划以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为此,恒大正在推动审计师开展相关工作,期间也将继续认真听取债权人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在未来六个月内提出初步重组方案。
而此时,距离9月13日恒大集团公开否认恒大破产重组的传言,仅过去4个月。在这4个月的时间里,恒大是如何从一开始的自救转而接受了重组的现实?在这个过程中,恒大汽车又担任了怎样的角色?
恒大汽车从公开售卖到复工复产之路
2021年,恒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财务负债压力,根据2021年中期财报,恒大负债早已由2020年的1.95万亿增加到了1.97万亿。
负债越滚越大的同时,恒大集团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动荡,2000亿商票逾期、银行借款不能被迫展期、多地因拖欠工程款导致楼盘停工、恒大财富“超收宝”不能按期兑付等各种恒大负面消息不断传出,恒大集团也被迫走上变卖资产的道路。
投入超400多亿元的恒大汽车、主打影视制作的恒腾网络、旗下电动传动系统公司e-Traction,均被恒大挂出,公开售卖。
但不论恒大如何自救,市场对其始终持观望的态度,恒大汽车也迟迟没有卖出的消息传出。就在外界以为恒大集团已经黔驴技穷之时,恒大集团居然顶着压力开启了恒大汽车的复工复产工作。
当时,许家印提出了恒大化解风险自救的三大战略决定,表示恒大将在10年内“实现由房地产业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转型”。这也是恒大陷入债务危机后,许家印少有的关于汽车业务的表态。
2021年10月,恒大汽车提出了大干三个月的口号,不惜一切代价,从全国各地调动人才赶往天津,直接入驻工厂以确保天津工厂恒驰首车下线。今年1月12日,恒大汽车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恒驰5首车在天津工厂正式下线,比原计划提前了12天。同时,恒大汽车还通过1分钟的宣传短视频,展现了恒驰5的生产流程,以此表明恒大汽车的运转一切正常。
但恒驰5的下线,却并没有让资本市场对恒大集团重拾信心。截至恒驰5首车下线次日港股收盘,中国恒大报收1.62港元,下跌3.57%;恒大汽车报收3.46港元,下跌14.14%。显然,仅正式下线的恒大汽车,暂时还不足以成为恒大走出阴霾的决定性因素。
接近量产的恒大汽车,成重组“名片”
不可否认的是,恒大集团目前手中只握有恒大汽车这一张“明牌”。站在恒大集团的角度,其孤注一掷的加码恒大汽车,也并非毫无用处,就算恒大汽车最后仍逃不过售卖的结局,但已经下线、接近量产的企业与只能“PPT”造车的企业终归是“两个价钱”。
值得注意的是,在宣布重组前,属于恒大汽车的官方公众号已经被注销,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恒大集团此前对恒大汽车的投入,至少有部分原因是冲着重组而来。
不过,在提出重组方案前,恒大集团于1月23日发布了由许家印签发的董事变更公告,公告显示,肖恩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梁森林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赖立新、黄贤贵辞任执行董事。其中,肖恩为恒大汽车董事长。
不难看出,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加持下,恒大汽车成为恒大集团重组时一张“名片”,兼具引资与议价双重功能。
而委任梁森林的目的,也很简单,主要为顺利的完成重组计划。资料显示,梁森林自2019年5月起,担任中国信达(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信达香港)董事长,还担任香港中国金融协会副主席,曾参与过方正集团、上海中毅达、刚泰集团等公司的重组,在重整债务危机、股权投资、不良资产投资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梁森林加入后,也让本已对恒大丧失信心的资本市场,重新燃起了希望。据悉,在公布梁森林的任职报告后,恒大系股票集体上涨,截至1月24日午间收盘,中国恒大盘中最高涨至2.03港元/股,上涨13.41%;恒大物业上涨6.81%至2.98港元/股,盘中最高涨至3.12港元/股,上涨11.83%;恒大汽车上涨1.78%至4.01港元/股,盘中最高涨至4.1港元/股,上涨4.06%。而后股价回落。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