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突飞猛进,在销量迅猛提升的同时,各种收购、参股也在不断上演,各大汽车厂商都试图提升自己的产业链把控能力。除此之外,很多跨行业的合作也在持续发生。
但一家汽车厂商,跨行业收购一个手机品牌,多少还是有点令人意外的。
7月4日,吉利汽车正式收购魅族科技79.09%的股权,这起另类收购,引起了汽车行业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吉利汽车曾经是国产厂商的领头羊,早在2018年年销量就达到了150万辆,不过在新能源领域,吉利尚未有一款真正的爆款产品。
魅族曾经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重要玩家,但2022年第一季度魅族的市场份额不足0.1%。那么吉利收购魅族,究竟在打什么算盘呢?
不是为了造手机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吉利收购魅族,不是为了给自己增加一个手机业务板块,这跟华为当年进入个人电脑市场是不一样的。魅族虽然入行较早,但跟小米一样,缺乏关键的核心技术,因此毛利率相当低。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毛利率却比较高。根据权威机构的测算,比亚迪的毛利率大概在13%左右,特斯拉高达35%,吉利目前的毛利率也有17%左右。
即便是掌握了各种核心技术的华为,巅峰时其手机业务净利率也只有8%左右,吉利汽车不太可能去大举进军这种利润低、竞争格局稳定的领域。
此外,智能手机市场销量连年走低,行业爆发期和红利期已经过去。华为被狙击之后,其它国产手机厂商难堪大用,高端市场几乎全部被苹果占据,这也导致各路资本不再对智能手机市场感兴趣。
魅族手里有什么
虽然魅族日薄西山,但魅族仍然是一个有价值的公司,而这个价值,与吉利的新能源业务有直接关系,这是正被李书福看上的最主要原因。
魅族现在被人遗忘,是因为出货量太低,但从客观角度来说,魅族一直在正常运营,在操作系统、软件开发、智能应用等方面都有比较深的积累。
如果把魅族看作一家专注于智能应用、智能操作系统、应用商城推广等方面的软件公司,其实是个很不错的优质资产。
魅族所擅长的这些东西,正是吉利所欠缺的。吉利虽然也有自己的软件研发部门,但与魅族这种有着将近20年从业经验的昔日巨头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
其实,这也是很多传统汽车厂商的短板,它们更擅长进行硬件研发,在软件、大数据、智能化等方面的进度相当慢。以比较小的代价,弥补自己在软件方面的短板,吉利这比交易做得并不算差。
此外,通过魅族手机,吉利汽车还能增加自己的用户粘度,这对新能源汽车来说也相当重要。
目前魅族品牌影响力仍然存在,而且有一批忠实粉丝。基于魅族手机和被移植到新能源汽车上的魅族操作系统,吉利可以为用户提供不少的专属服务,一举解决了端口不统一、不同品牌手机不能兼容等问题。
目前几乎所有的主流新能源厂商都在研发自己的智能车机系统,但放眼整个行业,能被吉利利用的资源并不多。
苹果专心经营自己的闭环系统,三星早已在中国市场上销声匿迹,小米已经公布了自己的造车计划,OPPO和VIVO也不太可能为自己所用,华为更是一个软硬件通吃的狠角色。
数据是未来的生命线
事实上,想制造智能手机的并非只有吉利一个,比亚迪、蔚来、特斯拉都曾经出现过进军手机市场的消息。
问题很明显,新能源汽车厂商在软件开发、操作系统等方面无法与智能手机厂商相提并论,但手机又是一个连接用户与汽车的重要载体。
汽车厂商要想让车机系统与智能手机系统一样好用,要么采用华为鸿蒙之类的系统,要么自己研发,前者会失去对数据的主导权,后者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不太划算。
未来的汽车产品一定是一个数据集散中心,以车机系统为基础会产生大量的高价值数据。收购魅族之后,吉利迅速拥有了一套成熟的操作系统和一个经验丰富的软件开发团队,足够把这些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
吉利收购魅族之后,人们很有可能看到“买吉利汽车,送魅族手机”之类的营销手段,这种合作,至少从理论上来看很美好。但魅族能否达到吉利的要求,与吉利之间能否实现优势互补,还需要时间去检验。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汽车经纬网》www.qichejingw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