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关注 > 在特斯拉和零跑上应用的CTC技术能有多香?

【原创】在特斯拉和零跑上应用的CTC技术能有多香?

2022-04-30 18:05:07

  4月10日,首批搭载了4680电池的量产Model Y正式交付,除了备受瞩目的4680电池量产之外,这款车还有不少技术上的亮点,CTC底盘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与神秘兮兮、开行业先河的4680电池相比,CTC底盘技术在业内的应用更多,技术上也更成熟。

在特斯拉和零跑上应用的CTC技术能有多香?

  4月25日,造车新势力中的零跑汽车也发布了自主研发的CTC技术,并且将在即将亮相的零跑C01车型上率先应用这一技术方案。

  而在此之前,比亚迪、沃尔沃、大众等也曾探索过这一技术。那么这种技术,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什么是CTC技术

在特斯拉和零跑上应用的CTC技术能有多香?

  CTC技术,英文全称为Cell to Chassis,特斯拉将之称为结构电池,这种技术的本质是取消电池包内部的绝大部分模组,直接将电芯或者模组安装在车身底盘上,电芯在为车辆供电的同时,也充当底盘的结构件。

  关于这种技术,马斯克曾经举过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那就是飞机。

  过去有不少飞机为了提高续航能力,需要携带大容量的燃料箱,但后来有不少大型飞机却选择了直接用机翼来储存燃料,省去了原来的燃料箱,从而达到了为飞机减重、提升续航的目的。

在特斯拉和零跑上应用的CTC技术能有多香?

CTC技术优势明显

  根据马斯克的说法,在采用了CTC技术之后,新车有望减重10%,续航有望增加14%,车身部件能够减少370个。

  近期交付的特斯拉Model Y,就因为采用了CTC技术而备受关注。而近日发布CTC技术的零跑汽车也宣布,采用CTC技术之后,电池的布置空间增加了14.5%,续航增加10%,甚至连车内垂直空间都增加了10mm。

  原因很简单,常规的动力电池,先是用单体电芯组成小模组,然后用小模组组成大模组即电池包,然后把电池包安装在车身底盘上。

在特斯拉和零跑上应用的CTC技术能有多香?

  这中间大量的模组和支撑件、结构件都会占用一定的体积和质量,限制了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同时还增加了车辆的能耗,限制了续航里程。

  那么采用CTC技术之后,大量的模组被取消,整个车身的重量明显减轻。与此同时,还腾出了大量的空间,在轴距不变的情况下,车身底盘上能够携带更大的电池,从而显著提升了能量密度。

  简单来说就是,采用CTC技术的车辆携带的电池更多了,但重量却更轻。两种因素作用之下,车辆的续航里程就增加了。

在特斯拉和零跑上应用的CTC技术能有多香?

  除此之外,由于电芯直接固定在车身底盘上,内部的模组大幅削减,整个电池包形成了一个整体,刚性也随之上升,这会显著提升用户的操控体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可能性不大,那么这种能够降低成本、提升续航、改善操控体验的底盘技术,就成了行业内最前沿的技术之一。

有优势就有劣势

在特斯拉和零跑上应用的CTC技术能有多香?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技术。CTC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但缺点也相当明显。

  常规的电池包,其设计工作是由宁德时代这样的动力电池生产厂商负责完成的,动力电池厂商做出电池包的成品,交给主机厂去适配,中间最多进行一些简单的定制。

  但CTC技术不一样,其对主机厂和动力电池厂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TC技术要求主机厂具备电芯设计能力,同时又要求动力电池厂商懂得底盘设计、调校、制造能力。

在特斯拉和零跑上应用的CTC技术能有多香?

  就目前的行业来看,只有比亚迪在这方面拥有成熟经验,特斯拉处在起步阶段,其余厂商则尚在探索之中,这无疑给这项技术的推广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除此之外,即便这项技术在未来几年内得到了迅速推广,其本身也存在一些短期内无法克服的问题。

  首先就是安全方面的问题,在CTC技术方案之下,电芯本身就是底盘结构件,只不过覆盖了上下两层盖板。如果电池受到了猛烈撞击,安全性是否能达到传统底盘的标准,目前还很难说。

在特斯拉和零跑上应用的CTC技术能有多香?

  与此同时,CTC底盘技术,给车辆以后的保养、维修也带来了麻烦。在采用CTC技术之前,电池的生产都是标准化的。

  而在采用CTC技术之后,由于与车身底盘高度融合,实际上变成了一种定制化产品,同一个品牌内部的不同车型,需要采用的电池指标都不一样,这就增加了维护、保养的成本。

在特斯拉和零跑上应用的CTC技术能有多香?

  如果电池发生碰撞、起火,要对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等于说要把整个底盘来一次大手术,这同样会增加成本。

  目前电动汽车发展很快,仍有很多技术方案需要确定,CTC技术只是其中之一。这种技术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未来能否成为主流,还需要进一步的市场验证。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汽车经纬网》www.qichejingwei.com。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汽车经纬
阅读

评论

评论内容最少2字,最多200字
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