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混动技术和纯电技术为主的汽车正在成为市场的主流。
上险数显示,今年11月,混动车的市场份额已经从去年同期的3.78%上涨至7.67%,增长超过一倍;而纯电车的市场份额更是从去年同期的7.71%增长123%至目前的17.19%;反观汽油车的份额已从去年同期的88.18%下降至目前的74.83%,仅仅时隔一年就丢失了超过13%的市场份额。汽车行业新旧交替的速度,总是在不经意间让人意识到原来变化每天都在发生。
推动混动车和纯电车的市场份额持续走高的原因,一是政府层面的政策激励——2025年之前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要达到20%,以及2030年之前达到碳达峰和2060年之前达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这两个国家级的目标让零排放的纯电车和低排放的混动车瞬间成为市场的香饽饽;二是广大车企布局混动车和纯电车的速度在加快。今年以来,以吉利、长城、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车企在延续纯电产品推出节奏的同时,明显开始重点布局混动汽车,而日产、丰田和本田等日系车企也在重点发力混动和纯电领域。
这些车企当中,在电驱化领域中开始时间较早,还有市场建树的企业,日产汽车是一个不得不提及的名字。在纯电市场,诞生于10年前的日产聆风电动车至今仍活跃在市场上;在混动市场,日产e-POWER技术已率先在日本本土市场上取得成功。因此,当汽车市场开始刮起清洁能源的东风时,那些早有准备的企业毫无疑问会成为这轮东风的最大受益对象。而拥有经验积累、技术积累和市场积累的日产汽车无疑会成为受益者之一。
近期,为了继续稳固自己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优势和加快转型进度,日产汽车宣布启动一项新的未来发展战略,在该战略中,日产从资金、技术、产品等三大层面发力未来清洁能源领域,以期为消费者树立“科技日产”的全新形象。
以核心市场为“引领者”推动转型
日产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在今年11月底发布了指导日产汽车未来10年发展的“日产汽车2030愿景”。在该战略的指导下,日产汽车将增加研发投入重点开发电驱动车型,将通过提高电驱动车型的投放速度和数量实现在中美日欧主要市场的电动化目标。
在截止到2026年度的5年内,日产计划投资2万亿日元(合计1,128.4亿人民币)用来加快推进电驱化产品布局和技术创新。据悉,日产从2010年左右开始,已经累计向电动化领域投资了1万亿日元左右。而最新的5年投资计划比过去10年的累计投入还多一倍,平均每年投资4000亿日元的力度,彰显了日产对新技术的重视程度,也显示了其以技术研发推动转型的思路。
在如此大力度的投资推动下,日产计划在2026年度之前推出20款纯电动车型和搭载日产e-POWER技术的车型,并在2030年度之前推出23款电驱动车型。算上要在2022年上市的纯电车型“Ariya”,日产计划在2030年度之前的9年内推出15款纯电动车,剩下的是混动车型。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日产公司表示到2030年度之前,日产和英菲尼迪品牌的电驱化车型占比将超过50%。
对日产公司来说,中国市场是连续7年销量超过100万辆的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占到其全球销量的35%左右。因而,此次发布的“日产汽车2030愿景”亦将积极推动中国市场的电驱化战略落地。
具体来看,到2026财年之前,日产计划在欧洲将电驱动车型的销量占比提高到75%,在中国的这一比例是40%,而中国和欧洲也是电动车发展得最为顺利的全球唯二市场。
此外,在日本本土,日产计划到2026财年之前实现电驱化车型销量占车型总销量的55%以上,在美国到2030财年之前实现纯电动车型销量占车型总销量的40%。
10多年前,日产领先竞争对手推出可量产的纯电动车,并在全球市场取得成功。如今,随着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势力强势崛起,日产的竞争对手变得更为多元化和强大。通过“日产汽车2030愿景”的发布,日产意在向外界强调,将集中力量发力电动化,开启绝地反击之路。
电动化转型不止于“车”
日产公司的电动化发展之路早于大多数竞争对手,从上世纪1947年开始,日产就开始陆续推出纯电动车型、冰淇淋货车和机器人辅助副驾驶等电动化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多元化需求。
1947年发布的Tama纯电动汽车是日产旗下第一款纯电动车型,该车型搭载了可更换的铅酸电池,最高时速可达35.2公里,续航里程为96.3公里。这些参数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可能并不突出,但是在当时却满足了很多人的出行需求。虽然这款有开创意义的纯电小车没有展开迭代发展,但是却促使日产汽车的电动化技术研究就此展开。
正是得益于技术研究开始时间早,日产汽车才能在纯电动车发展得最火热的当下顺势推出充满竞争力的新产品。其最新的纯电车“Ariya”的续航里程已经达到610公里,并且还拥有夺人眼球的醒目外观,以及提供舒适的、极具操控性和安全性的驾驶体验。
翻看日产公司的电动化发展史,竟发现在过去半个多世纪日产已经造就了12款经典的纯电动车。在电动化技术的研发之路上,日产公司始终坚持的准则是根据时代的变迁和驾驶者需求的改变而不断创新。在如今这个时代,消费者对纯电车的的需求更多围绕在“续航是否足够多、充换电是否方便、智能化水平是否足够先进、售价是否足够亲民”等几大痛点上。“日产汽车2030愿景”也将会重点解决目前消费者对于纯电车的几大痛点。
首先,针对电池续航里程痛点,日产计划在研发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同时引入无钴技术,预计到2028财年将电池成本降低65%。同时,日产还计划到2028财年推出搭载独创全固态电池(ASSB)的电动车型。全固态电池的优势显而易见,其不仅能够将充电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一,还能显著降低电池组的成本。日产预计,到2028财年,全固态电池能够将电池组的成本降至每千瓦时75美元,同时通过不断的创新,未来会将成本进一步降低至每千瓦时65美元,以实现电动车型和燃油车型的成本平价。通过这两大举措,基本能同时解决用户对纯电车的续航焦虑和抱怨售价过高的问题。
其次,围绕电动车的智能化布局,日产也早有规划。日产公司计划,至2026财年,日产和英菲尼迪品牌车型将有超过250万台车辆搭载ProPILOT超智驾技术。同时,日产汽车将进一步开发自动驾驶技术,计划到2030财年,在全部新车型上搭载下一代激光雷达系统(LIDAR)。随着在移动出行领域的加速创新,日产汽车计划将在全球范围内招募3,000名以上高级研发人才,同时不断提升现有员工业务能力。
此外,日产还计划到2026年前投资200亿日元(合计11.284亿人民币)用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到2026财年将其全球的电池容量提高至52千兆瓦时(GWh),到2030财年提高至130千兆瓦时(GWh)。围绕着电动车的供应链建设和提高用户用车的便利性,日产公司正在加大重视力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是以往传统汽车从未涉猎过的领域,体现了在移动出行浪潮的席卷之下,日产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革新举措,以及不止于“车”的全局思维。
e-POWER技术是电驱化战略的重要支柱
在加大力度推广纯电车型的同时,日产也在同步推动混动车型进入全球主要市场。在日产看来,混动车型也是其电驱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日产e-POWER技术为例,其具有全生命周期低碳化的优势,是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利器,在碳中和过渡阶段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可再生能源成熟之前的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
e-POWER技术的原理是电机100%驱动,发动机只承担发电工作不参与驱动。该技术原理也让搭载e-POWER技术的车型具有静谧性好、动力强、加速快、平顺性好、燃油经济性好等优点。日产e-POWER,也是不同于丰田的THS和本田的i-MMD,第三种实现混动的技术路线。官方数据显示,应用e-POWER技术的车型,可瞬达300N·m峰值扭矩,全程静谧0顿挫,而且市区工况油耗低至3.9L/100km。
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日产e-POWER技术已有多年市场经验。自2016年11月首款e-POWER车型上市开始至2021年3月底,日产在日本市场收获了超过50万的e-POWER用户。近日,搭载第二代e-POWER技术的日产Note和日产Note Aura获评2021-2022日本年度车型。荣膺媒体权威奖项以及平均每年超过10万辆的销量,也说明了日产e-POWER技术已经高度成熟且市场热度正火。
用户对日产e-POWER技术的评价也趋向积极。有60%的日本用户积极选择e-POWER车型,车主满意率高达90%。“踩油门,感觉就像2L发动机”“哇,加一次油就能开1000公里了,而且,不需要充电”“第一次有这样的体验,即使发动机启动,发动机声音依然很静”,这些来自实际用户的反馈是e-POWER技术敲开中国市场的一把钥匙。
在中国,首款搭载日产e-POWER技术的日产轩逸已经投向市场参与竞争。到2025年结束之前的4年内,日产要在中国市场投放10款电驱化车型。平均每年2款全新电驱化产品的上市节奏,是日产在中国推动电驱化战略的重要内容。
日产的计划是到2030年代初期实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核心市场新车型100%的电驱化,并计划到2050年实现整个企业的运营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碳中和。为了完成这一宏伟的目标,日产在发展纯电动车型的同时,也将e-POWER技术视为企业电驱化战略的重要支柱。“纯电+混动”的双产品路线,是日产在未来10年面向中国用户的主要法宝。
随着电驱化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以及中国的电动车市场越来越大,科技日产的形象也将会越来越深入人心。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