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三体》里描述过幻想中高等文明对低等文明的打击是“降维打击”,现在这一概念常用来形容一种更高的思维模式对于旧有思维模式的打击。如果说用自动驾驶技术去解决现有的交通拥堵是“二维空间”思路的话,那么飞行汽车概念的提出,就好比来到了三维空间,城市交通的压力能够做到几何倍地减少,其科技感的震撼程度也要更强。
基于此,资本早已嗅到了这个还没有大规模普及的“超级风口”。目前,全球在研的“飞行汽车”项目已超200个,参与者既有大众、丰田等头部车企,也有谷歌、腾讯、英特尔等科技巨头。2016年时,全球还只有6—7种飞行汽车在被研发,两年后的2018年,飞行汽车公司数量暴增至70多家,3年后,又进一步翻倍到150多家。
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30年,飞行汽车行业将创造3000亿美元市场规模,最初会转化部分地面交通、飞机和公共交通的市场份额,伴随技术发展最终会开启多个全新的商业领域,2040年可发展至1.5万亿美元市场,2050年增至9万亿美元的规模。
车企谨慎入局
6月15日,现代汽车和通用汽车公司几乎同时对外宣布,他们均在推进飞行汽车的研发。现代汽车的一位高管对最快于2025年投入运营的空中出租车服务表示乐观。而通用汽车则表示,空中出租车服务可能要到2030年才能克服技术和监管障碍,实现商业化。
在2021年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通用汽车旗下凯迪拉克品牌就推出了一款飞行汽车的概念车UAM。这辆概念车采用单座电动垂直起降 (eVTOL) 无人机的形式,通过 90 kWh 电动机操作四个转子发动机。
而现代汽车正在开发一种靠动力电池驱动的空中出租车,可以将5到6个人从拥挤的城市中心运送到机场。2019年,现代汽车承诺到2025年在城市空中交通领域投资约15亿美元。现代汽车有一个专门的城市空中交通部门,由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工程师申杰元(Jaiwon Shin)领导。
另外,包括丰田汽车、戴姆勒、奥迪在内,众多大车企都看上了飞行汽车对于未来交通出行的改善潜力,纷纷投入到这一前瞻研究当中。
这其中,当然也不会缺少中国车企的身影,而且他们的身影显得更为超前和落地。在2021上海车展上,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小鹏汽车带来了第五代飞行器旅航者X2,该飞行器最大起飞重量为560kg,空机重量仅360kg,官方称其续航时间为35分钟,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30km/h。同时,该飞行器拥有自主飞行路径规划能力,通过多个传感器,该飞行器可实现对地监控、无死角环境感知、自助返航降落、百公里双向实时通信。
此外,吉利汽车也在大步研究飞行汽车的实现路径,在近日更是表示飞行汽车已经能够量产化。今年1月中旬,吉利科技集团旗下太力飞车Transition(TF-1)就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FAA)适航证书。据悉,TF-1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和电力驱动技术,巡航速度为167km/h,巡航高度可达3000米,航程可达670公里,能搭载两名乘客。
新创者加速迭代
与底气十足的车企相比,飞行汽车领域还有一路生力军,即小型的科技企业。他们也在摸索着前进。
由谷歌投资的飞行汽车初创公司Kitty Hawk就是其中一员,而且相较于车企而言,它进入这一领域的时间更早,谷歌母公司Alphabet CEO拉里·佩奇在2019年从谷歌辞职后,就全身心投入到飞行汽车的投资事业中。官方信息显示,这家飞行汽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是塞巴斯蒂安·特伦(Sebastian Thrun)。特伦是谷歌无人车之父,他表示,Kitty Hawk的愿景就是帮助人们摆脱目前已有交通工具所带来的拥堵。从官网上可以看到,目前Kitty Hawk共有2种产品,其中一种名为Heaviside,按照官方的介绍,这款飞天汽车具备的特点是体积小、噪音低并且飞行速度快。
同时,2017年11月,Uber宣布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合作,共同创建空中交通控制系统。在2017年初,Uber还与达拉斯沃斯堡以及迪拜政府合作,计划优先在这些城市投入运营飞行汽车项目。
去年,腾讯领投的德国初创企业Lilium GmbH发布了该公司研发的五座空中出租车Lilium Jet。该款产品配备了36个风扇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分别安装在12片可90度偏转的襟翼之上,可以垂直起降,也能实现公路滑行。输出功率为1兆瓦的电池组可以持续飞行数小时,另外Lilium Jet还有自动驾驶功能。
规则正在孕育
不过,这些企业也认识到了飞行汽车所带来的监管难题。一家美国的飞行汽车初创公司表示,他们正在与美国监管机构讨论新的认证方法,但尚不清楚进展会有多快。“这需要的时间比人们想象的要长,”斯坦福大学教授伊兰·克鲁(Ilan Kroo)说,他也曾与拉里·佩奇密切合作,曾担任Kitty Hawk的首席执行官。“要让民众和监管机构认定这些汽车是安全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就技术层面,除了电池续航问题,它还要解决驾驶员和乘客的飞行安全、缺电情况下如何顺利降落,此外,飞行汽车目前巨大的噪音——有报道称,就算是当前最“安静”的飞行汽车噪音也达到了直升机的80%;更难的是基础配套设施上,包括飞行汽车的认证标准、可飞行领域划分、事故责任认定与划分、驾驶员门槛等等都还是未定的。
而在生产端,有媒体披露,以国内举例,生产汽车和飞机都需要生产资质,而生产飞行汽车的则需要双重资质。而且国内的汽车飞机等生产都需要通过各个部门的审批,飞行汽车的要求则更加严格。按规定,目前凡是起飞全重大于25kg的无人机,均须获得民航部门颁发的“适航证”,才能获得运行许可。而民营飞行器想要申请适航许可,需要按“空载—载物—载人”的顺序推进。如果后续商业化,还需取得经营许可,这无疑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汽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