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上海名媛群和高富帅群刷爆全网,一个宝格丽酒店的房间,或是一杯高端的下午茶都成了朋友圈的资本。真相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品通过拼单价格不过百元,这简直是对“共享经济”的极致运用!
关于“贵,好!”,曾在各大平台反复给人们洗脑,得不到的似乎才是最好的。
购车时,许多人也会有这种想法。这就引发了车市中,降价无人买,加价抢破头的魔幻场面。甚至降价会给厂商招来一片骂声。
比如,凯迪拉克一降再降,结果硬生生被说成是“伪高端”。奔驰E级在曝出了“铝换钢”和“断轴门”之后又登上了3.15的情况下,居然用高出宝马和奥迪的价格卖到供不应求。
汽车作为大件消费品,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身份的标签。例如路虎的“暴发户”、宝马的“年轻不羁”、奔驰的“精英风范”、雷克萨斯的“理工男专属”,这就是品牌的用户标签。
如果一个被贴上“高端超前”的车突然降价,让人感到更多的是“掉价”和“过时”。两年前60万起售的车,在两年之后降到了25万以内,毫无疑问,老车主会心态炸裂。
不仅车主在卖二手车时,车价会发生“粉碎性骨折”,也会发生类似的尴尬对话:
“听说你买车了,买的什么呀?”
“Model 3。”
你多少钱买的?
“65万!”
“人家前两天才买的,还是老款的升级版,不到三十万就下来了!”
(无言以对,无地自容!)
对大多数车企而言,即便降价,也会在销售终端降价,无论优惠力度多大,售价依然以公开售价为锚,最重要的是这样不影响二手车售价,毕竟谁也不想一觉醒来发现钱没了。
这也是许多品牌在中国大打车海战术的原因,一款车有多个版本,降价时可以只降其中一个,另外的则继续用来维持利润,想要打价格战的时候可以充分照顾老车主心态。
并且由于运输成本、中间商等因素,每款车实际上在不同地区销售成本是不同的,如果放权给经销商,那么各地价格可以视情况调节。毕竟汽车不是手机,跨地区买的成本很高。如果所有的价格都是官方统一定价,那么依据不同情况定价就成了一件极其艰巨的任务。
就这种两吨多一辆的大家伙,在港口直接买走和运到当地销售如果价格一样的话,那么请问,怎么卖?
如果各地区统一定价,那么另一个问题就来了,如果在更新车型时老款的剩余库存如何处理?如果是软件还可以OTA升级,那么硬件升级怎么办?如果新车里有需要付费解锁的配置,而老款无需解锁就已经可以使用,如何处理?
这些问题实际上都会随着销量增长而越来越明显,真正的科技朋克不需要想这些问题,毕竟有些人是要到火星上去养老的。但是作为像我们这样生活在阳间,哦不,地球的人而言,价格问题实实在在摆在我们面前。
也许对于真正的“高富帅”和“名媛”而言,这些琐碎的细节不是他们会考虑的,但对大多数辛苦攒钱买车的人,被股票套住还可能翻盘,被车套住估计就没有翻盘的可能了,这个一点也不好玩。
所以,买车需谨慎,不要抱着捡便宜的心态,谁知道一次降价之后会不会还有一连串的打折促销呢?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汽车经纬网》www.qichejingw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