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有国内媒体援引外媒报道称,“长城与宝马在一些基本问题的谈判上已陷入僵局,合资项目极有可能面临失败的危险”。对此,汽车头条App向宝马及长城方面求证,宝马方面回应称“不对传言发表评论”,而长城方面则表示:“外媒捕风捉影。”
一纸“传闻”引发无数关注与遐想。实际上,此时此刻,外媒出现关于合资项目的“不和谐音”再正常不过。一是公众对合资项目进度缺乏充分了解,外媒更甚;二是近期宝马集团管理层更迭引发联想。
从去年7月签约,到去年10月张家港的“项目公司名称核准,工厂平面布局总图完成”,此后长城宝马项目——光束汽车再无更多新信息对外公开。即便在宝马确认Mini Electric电动汽车将于英国投产之后,关于长城宝马首款国产车型的确切信息依然没有曝光。
而外媒报道中,宝马集团高层大换血是导致合资项目走向破裂的最直接原因,这有其合理性。刚刚过去的7月,齐普策接替科鲁格履新宝马集团董事长。曾被看作“接班人”的宝马集团董事傅乐希(Klaus Frohlich)在竞选中败北,其董事职务也被曝将在换届时旁落他人。要知道,傅乐希曾主导长城宝马合资项目签约,并见证了光束汽车项目建设在张家港的新进展。
新帅登台,重新评估前任战略路线属意料之中,投资巨大的长城宝马合资项目难免在列。对于此次“传闻”,外媒也报道称,“宝马正在重新考评集团的发展政策,核算是否需要在中国再建工厂”。
众所周知,“可持续”一直是宝马集团引以为傲的发展理念,这不仅仅是管理层对盈利、利润率的微妙把控,更是家族对“掌门人”的硬性考核。科鲁格不再连任的消息确认之前,外媒就曾报道称,有海外分析机构指出,宝马集团“过去四年的业绩好坏参半,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在外界看来,利润率下滑是导致科鲁格下台的最主要原因。
如何在持续投入加速新四化转型的同时,保证一定利润率水平?这将是齐普策任期内的重大挑战。近期,宝马集团在上半年净利润大跌52.5%的情况下,依然定下8%-10%的息税前利润率目标,即便有不确定性因素带来负面影响,也将保持在4.5%至6.5%之间。如此背景之下,规划投资高达51亿元的合资项目,不可避免的会引起非议。
不出意外的话,在合资项目的后续推进过程中,这样真假难辨的“传闻”依然不会缺席。对长城和宝马而言,光束汽车是他们对全新合作模式的尝试,在此过程中出现讨论、争论甚至停摆都很正常。无论过程如何,诞生于德国电气化和中国新四化汽车产业大潮之下的光束汽车,都应着眼于长远谋求更大发展。两国汽车产业经过数十年合资合作,早已从紧密相连开始走向全面对接,长城与宝马的合作也应顺应大势,走向融合。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