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游侠汽车召开了那次万众瞩目的发布会之后,2018年原本应该是造车新势力们逐渐将产品落地的一年。但它们中的大部分都还卡在“交付”的前置任务上,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新手村”都出不去,如何实现当初挑战“满级”传统车厂的豪言壮语?100多家造车新势力就像参与到一个宏大游戏的玩家,到底哪些是“战5渣”,哪些又有成为“头号玩家”的潜质呢?
让我们还从这张造车新势力“英雄谱”开始说起。这里面有一半的品牌车辙君都不认识,有些即使把答案告诉你也不一定念得对,比如第4行第2列的“昶洧汽车”。
为了能让大家彻底地认识这些品牌,车辙君依照属性为大家分了一下类。
传统车企势力
长江、SF Motors、Karma、赛麟、前途、裕路、国金
这些品牌的母公司本身就属于汽车制造业,通过设立了新能源汽车子公司或者事业部,推出新能源产品。这些品牌底子扎实,做事风格不浮于表面,更重要的是它们很多手握新能源生产资质,像前途汽车和长江汽车都已经获得了发改委和工信部的新能源资质,SF Motors和Karma也获得了发改委新能源资质。但同样的,它们会有“大企业病“,决策、运营、管理总是会慢半拍。
SF Motors
裕路汽车
国资背景势力
云度、国机智骏、昶洧、新特、博郡
国资背景指的是资方为国企,或者直接是政府出资的造车企业。像云度汽车实际是福建省政府支持的,并且也是该势力中唯一获得发改委和工信部新能源资质的。昶洧汽车是一家台湾的上市公司,到大陆来后由一家神秘的国资系公司投资。这个类别的特点和传统车企势力差不多,都是“稳”字当先,出成绩慢,但由于是国资背景,所以在经过竞争后有可能会留下一两家。
昶洧汽车
新特汽车
跨行业造车势力
知豆、零跑、汉能、银隆、泰格鲁斯腾风、敏安、绿驰、时空、ICONIQ、正道、刺猬、NEVS、红星、恒屹、博泰……
这部分是造车新势力中队伍最庞大的。它们没有整车制造的经验,全凭资本大鳄砸钱想捞一杯羹,投资方一般由财团单独或者组团控制。它们存在的意义,恐怕更多的是为了让母公司的业绩更好看,形象更正面,从而抬升母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价值。这也意味着这部分势力很有可能在泡沫破灭之后,成为“血流成河”的重灾区。
正道汽车
银龙汽车
但这其中也有真心想造车的。新大洋集团的知豆汽车获得了发改委和工信部的双重认可,而展图中国的敏安、金沙江资本的NEVS获得了发改委给的新能源“准生证”。
互联网背景势力
乐视、蔚来、车和家、小鹏、奇点、游侠
目前这部分势力是市场上最活跃的分子,也是最接近离开新手村的玩家们。它们的创始人或者背后的资方来自于互联网行业,想把互联网的那套玩法“颠覆”到汽车行业里来。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获取流量的能力,这也是互联网公司的“基本操作”。而高流量带来的就是强大的融资能力。但如何用好资本,却不是它们的强项。
奇点汽车
小鹏汽车
高管创业势力
威马、FF、电咖、爱驰、华人运通、FMC
这股势力指的是创始团队来自于传统车企的高层。
电咖的张海亮从上汽被乐视挖走后,如今阴差阳错地接盘了乐视的摊子。原来由和谐汽车、富士康、腾讯三家合资的“和谐富腾”,在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后分裂成了FMC和爱驰两家公司。这些企业由于其创始人在行业内的地位能获得不错的基础,他们浸淫多年,更懂得游戏规则,所以还是有很大的存活机会。
电咖汽车
低速车转正势力
开云、速达、合众、陆地方舟、道爵、雷丁、国新、铠龙东方、康迪、森源
这部分势力是最不为人所知的,它们是低速电动车企业进军到了电动乘用车领域,但他们虽然不是“人民币玩家”,但凭借操作一样获得了发改委的认可。速达、合众、陆地方舟三家企业已经获得了发改委的新能源资质。它们出身草莽,有很强的生命力,或许在一些低端市场它们会有所作为。
雷丁汽车
开云汽车
必须要跨过的四道难关
在浏览了一遍造车新势力的“众生相“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刷新对它们的认识。当然,一家公司的背景属性只能作为最后能否成功的一个参考,要说真正的实力还需要外界对它们的认可。刚刚多次提到的新能源资质,就是车圈里的“大佬证明”。那这个新能源资质又是何物呢?
其实造电动车不一定非得取得新能源资质,如果企业本身就具备制造乘用车的资质,那就可以直接生产。不过有些车厂为了能够扩大产能,同样需要申请新能源资质,比如北汽。而像开云汽车这样原本具备小客车生产资质的,那也可以继续生产新能源小客车。
而新发的新能源资质是需要发改委和工信部两个部门审批的。发改委的审批意味着政府允许你建厂生产,而工信部则负责判断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并允许你进入市场销售。所以如果只是拿到了发改委的许可,并不代表能上市销售。发改委负责国家宏观层面对新能源供需的把控,工信部负责对具体企业的考核,只有通过了这两关产品才能真正落地。
目前通过发改委核准的共有18个纯电动乘用车项目,但通过工信部审核的只有7家,分别是北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江铃新能源、知豆汽车、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合众新能源。政府在发放新能源牌照时还是慎之又慎的,防止行业过度膨胀,出现资本泡沫和不达标的产品。
而即使获得新能源牌照跑出了“毒圈”,也不意味着就能“吃鸡”了。
政府在管理新能源行业时思路还是很清晰的。行业起步时给予很大的帮助,扶持各车企在转型的道路上“走起来”。而随着行走的惯性增大,政府的角色逐渐抽离,从“政策导向“转为”市场导向“,这会使得一部分依靠补贴“供奶”的巨婴企业先行淘汰。
而那些挺过第一轮,能够“断奶”自食其力的企业,同样需要大量的私有资本投入。那些产品竞争力不强,非自带流量的网红企业也会因为无法受到资本的青睐而倒在产品上市的路上。
就算产品上市了,也不意味着最终的成功,新车必须挨过最残酷的第一年。这就像非洲大草原上刚出生的羚羊,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学会奔跑,跟随大部队迁徙,否则就只能等着被豺狼虎豹去猎杀。
如此看来,造车新势力要成功地抢滩登陆,必须要跨过四道难关。而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就只有蔚来、前途、小鹏等为数不多的厂家稍占上风,规模化量产始终是造车新势力们的“阿喀琉斯之踵”。上了车的造车新势力们全都骑虎难下,开始了这场九死一生的冒险征途。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