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的春季发布会上,华为汽车业务负责人余承东表示,以后华为的智能驾驶方案将不再依赖于高精地图。
事实上,在华为之前,已经有小鹏、理想等汽车厂商宣布将高精地图剔除出智能驾驶系统。现在连拥有高精地图资质的华为也放弃,说明依赖于高精地图而打造的智能驾驶系统已经被汽车厂商放弃,那么高精地图这个两年前的香饽饽,为什么会变得无人问津呢?
高精地图其实是一种“重资产”
在两年前,业内对于智能驾驶的主流看法是这样的:高精地图是智能驾驶的入口。这个原因简单,无论是哪种智能驾驶方案,首先都要先解决如何感知路况的问题。
理想状态下的高精地图每天都要更新,精度要达到厘米级,还要把道路形状、交通标志、道路标记、周边障碍物等各种信息都囊括进去。
那么怎么才能让高精地图达到这样的水准呢?目前最主流的方法就是进行实地测绘。这是一项非常耗费精力、人力、时间和金钱的重资产工作。
根据权威机构的报告,如果是分米级地图,测绘成本大概是每公里10元左右,厘米级地图的测绘成本就直线飙升到了每公里1000元以上,一天的测绘成本将达到10万元左右。
如果是其它需要使用地图才能提供服务的行业,一次测绘也许就能满足较长时间内的使用,这个成本并不算很夸张,但汽车厂商的要求是每天都要更新地图,那么这个成本就会变成天文数字。
同时,除了极少数车企之外,大多数的车企都需要向独立的地图服务供应商支付授权费或者服务费,目前市场价大约是每年每车授权费200-1000元不等,服务费约每年每车100-500元,销量越高,费用越高,大多数的汽车厂商都难以承受。
更重要的是,地图测绘还涉及到敏感的信息安全问题。根据目前自然资源部的规定,不但地图服务商需要获得测绘资质,连使用这些高精地图的汽车厂商甚至是智能驾驶软件提供商也要进行测绘审核。
目前除了比亚迪和特斯拉之外,其它新能源汽车厂商都是常年亏损,已经没有余力浪费在地图资质审核。
不仅仅是成本问题
如果高精地图面临的仅仅是成本问题,或许汽车厂商们还能承受,但现在连华为这种一线厂商都放弃,那就不能简单地用成本高昂来形容它了。
高精地图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其超前性远超出了目前用户的实际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想实现自动驾驶,高精地图是必不可少的。但现在的问题是,消费者是不是真的需要所谓的自动驾驶?
就在前段时间的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公开表达了对目前的自动驾驶热潮的不同意见,他认为,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不可能模拟出每一种真实的用车场景。
事实也证明,自动驾驶并不是消费者的刚性需求。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表现最好的三家汽车厂商,比亚迪、特斯拉、理想其实都不以自动驾驶著称。
比亚迪是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但它也是谈自动驾驶最少的;特斯拉虽然是自动驾驶的领导者,但它的FSD在国内市场是不能使用的;理想汽车的卖点主要是精准的家庭用车定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喜欢标榜自动驾驶的造车新势力,有不少厂商的销量都是停滞不前。搭载了华为智能驾驶方案的问界,已经连续三个月销量持续下滑。
其实高精地图有很多应用场景,未来的智慧交通大趋势中,高精地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在现阶段,其明显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脱节,在目前被暂时放置也是市场成熟的一种表现。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汽车经纬网》www.qichejingw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