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上海小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后者因为购买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设备22台,安装在旗下5个直营店及2个加盟店,并在未经得消费者同意,也无明示、告知消费者收集和使用目的,共采集了431623张人脸信息。相关处罚的披露,在国内汽车行业引发了不小的热议。
人脸信息的作用
小鹏汽车收集用户的人脸信息,除了其所说的包括进店人数统计、男女比例、年龄分析等原因外,我们大胆猜测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识别出客户是否是第二次进店,或者之前有没有去过其他小鹏的门店。一旦能够识别出某位客户是第二或是第三次来到小鹏的门店,那便可以断定这位客户对于小鹏汽车的购车意向是比较大的。在这种假定下,小鹏可以分配最有经验的销售人员并提供比较好的优惠条件,来促成最终交易的达成。
从小鹏汽车的角度来说,整套逻辑合情合理。但是小鹏忽略了一点就是,人脸识别信息是消费者的个人敏感信息。
随着生活中数字场景的不断涌现,人脸成为很多身份识别甚至是线上支付的确认条件。也就是说,一旦小鹏所存储的人脸信息被泄露,那很有可能导致相关消费者的其他账户安全受到影响。更需要指出的是,相比于可以更改的密码,消费者的人脸信息几乎没有更改的可能,所以一旦泄露,对于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安全会有较大的影响。
小鹏汽车反应慢了一拍
今年央视315也曾曝光了一批非法采集人脸信息的案例,包括科勒卫浴以及宝马汽车的4S店都被央视点名,让曾经风靡一时的在营销场所收集人脸的行为站在了风口浪尖。
但是,根据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可以发现,小鹏在今年1月到6月一直在其门店中采集消费者的人脸信息。也就是说,小鹏汽车在315之后依然我行我素,没有罢手,让整个问题的性质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在315之前,企业可以用行业惯例作为一个说辞,来为自己收集人脸信息进行开脱。虽然我们国家几年前就已经颁布了网络安全法,对于收集个人信息需要取得信息主体同意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
但是在315之后,小鹏汽车依然我行我素持续收集客户个人信息,那就不得不说小鹏不仅法律意识相对淡薄了一些,而且在应对突发状况时也没有一套足够完善的内部处理机制。对于当前终端市场表现亮眼的小鹏汽车来说,这其实是一个蛮大的遗憾。
使用个人信息,必须戴着镣铐跳舞
不仅小鹏,也不仅是汽车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行业开始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而在收集相关数据的过程中,很有可能触碰到客户的个人信息甚至敏感个人信息。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其同样希望相关企业能够抓住数字经济的红利,利用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释放出新的经济活力。但这种行为的前提是个人信息相关数据的收集必须得到信息主体的同意,同时,厂家也需要将未来这些信息如何使用,并与哪些企业分享,进行一个明确地说明。
之前,在全球范围内炙手可热的特斯拉,也因为信息收集的问题屡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无论是利用车载摄像头采集道路场景,训练其AutoPilot的控制器,还是在车内安装摄像头,监视驾乘人员的情况,都让特斯拉深陷舆论风波。尤其是对道路场景的采集,更是直接触发了国家安全,导致特斯拉的车辆不被允许驶入国家党政机关大院。
特斯拉
和传统车企相比,特斯拉对于数据的渴求,以及对于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力遥遥领先。但是其在相关个人信息合理合法收集的问题上,也存在明显的漏洞。
这次被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虽然金额只有10万元,但其所引发的市场反响值得小鹏汽车引起足够的重视。毕竟对于新势力车企来说,消费者的服务体验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如果消费者的敏感个人信息被随意收集以及使用,必然会对小鹏汽车的品牌公信力产生不小的冲击。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汽车经纬网》www.qichejingw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