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拒绝纯电动车、坚定燃料电池才是最直接的未来,到丰田章男在某次大型车展上终于松口——“汽车行业正在进行一场百年一遇的大变革,电动化是这场变革的主体。”丰田确实有些纯电动车领域王境泽的味道,这一次的固执不得不在这场变革中化为乌有。
留给丰田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作为那个跑在最前面的人,当然不会希望终点被重新设置在了相反的方向,而自己却蒙着眼继续偏执。
"中国是电动车的先驱。在2025年之前,丰田将在中国推出十款电动车,这比我们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推出的都更多。”——丰田章男
早在去年7月,比亚迪与丰田就已对外宣布达成了战略合作。而就在不久前,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悄然注册成立。
注册资本3.45亿元人民币(双方认缴出资额均为1.725亿元,分别持股50%,非常平等),注册地为深圳市坪山区(比亚迪总部位于深圳)。根据天眼查显示的信息,比亚迪和丰田各派出相关业务人员担任核心职务,法定代表人为比亚迪汽车院总体部经理赵炳根,董事长为丰田全球原动力总成内部公司总裁岸宏尚。
主营业务为纯电动汽车及其衍生车辆以及纯电动汽车及其衍生车辆用零部件的设计、开发;纯电动汽车及其衍生车辆用零部件、组件及总成的进出口及销售、售后服务等。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共同开发的新车型将使用丰田标(相信这也是吸取了多年前比亚迪与戴姆勒联手打造的腾势失败教训,这次直接采用丰田标应该不会错了),计划于2025年前投放中国市场。
虽然腾势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比亚迪学到了戴姆勒的整车制造技术、底盘调校技术,而戴姆勒呢?则学到了比亚迪在电动车制造方面的宝贵的技术积累,尤其是像三电技术这样的核心技术。此时有人会问了,比亚迪和丰田,也是这么个“套路”吗?为何这次是他俩走到了一起?这场“联姻”的背后,他们各自的“嫁妆”和“聘礼”又是什么?
比亚迪的“嫁妆”:时间
诚然,留给丰田的时间不多了。相信前一阵子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并开始生产Model 3的消息,也给了丰田一记闷棍。毕竟丰田的混动车型,在中国市场拿到的补贴相比特斯拉凭借纯电动车型所拿到的补贴和一些特权来说,少之又少。即便丰田章男现在依旧认为没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丰田纯电动车,但在中国电动市场这块大蛋糕面前,越快“认怂”或许就等同于及时止损。
那么此时,丰田就得开始想了,自己虽说也有纯电动平台e-TNGA,但过去自己并不重视纯电动领域,那么等到能打造出一台基于此平台的成熟车型送到市场上,可能黄花菜都凉了,并不是个好计划。或者说,在与松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达成电池供应协议以及合作研发协议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选择它们其中一个开始进一步的合作,才是最完美的Plan A。
这里就该解释一下为什么比亚迪的“嫁妆”是时间了:丰田需要在接下来的研发周期中,将其之前在纯电动车领域恍神的时间补回来。此时,经比亚迪多年研发、现成的e平台和电池技术,对丰田来说就意味着追回那些流逝的时间。
比亚迪的e平台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一个硬件高度集成的一体化平台,整合了电动车生产的所有关键零部件。这里就不展开复杂的技术解读了,我就简单说说电动车平台为什么那么重要,以至于吸引了丰田最终牵手了比亚迪。
在电动车平台还未有一个统一的底层架构之前,谁先做大做强一步步将自家平台变成未来的行业标准,谁就能够掌握未来的话语权,比如目前,大众有MEB平台、吉利有PMA平台、长城有ME平台。
打个比方,可能不是最恰当但能让大家最快理解,我们的手机,现在有苹果系统和安卓系统两家独大,车的平台好比这个系统,非常多的牌子都使用安卓系统来做自家的手机,那么你为什么会选择华为或者Vivo呢?可能是前者的外观更吸引你,可能是后者的拍照美颜这个卖点吸引你,说白了,他俩50%是基于同一个标准,剩下的就是做出各自的鲜明个性来尽可能多地吸引消费者购买。
言归正传,对于丰田来说,使用了比亚迪的e平台,就能够大大缩短自己的研发周期,以及给市场交作业的时间。换句话说,你今天突发奇想要做自己开公司做一款手机,你是从系统阶段就从0开始,还是用安卓系统开始做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电池方面就更不必说了,作为动力电池供货商的比亚迪,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在近几年的时间中,有被宁德时代反超的苗头,但近期比亚迪已经拿出了现阶段的绝招儿——“刀片电池”,以及在未来还将正式独立其电池业务并拆分上市。
综上,平台和电池这两个电动车领域的核心技术,都是比亚迪帮助丰田迅速入局电动车市场的“嫁妆”,在眼下为其解决“时间”这一燃眉之急,同时,丰田也能够在“联姻”阶段学到更多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现成的经验和心得,可以说是个非常完美的“联姻”对象了,而这是宁德时代和松下都无法为丰田带来的价值。
那么,比亚迪能够从丰田得到什么?
丰田的“聘礼”:可靠
如果说丰田选择比亚迪,是因为比亚迪拥有实打实的技术实力。那么反过来,比亚迪选择丰田,首先就是“看脸”了,此话怎讲呢?
对于比亚迪来说,腾势的不尽如人意让他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消费者是非常理性且现实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看不到产品背后的技术储备和强强联手,其实一个车标能解决的事儿,就别绕太多弯子了,从而此次丰田和比亚迪“联姻”的“结晶”,便从一开始就斩钉截铁地决定使用丰田车标,毕竟丰田在传统汽车领域的可靠性、耐用性“人设”,经过了市场长时间的考验,深深地吸引住了消费者。
当然了,比亚迪岂会如此肤浅?和丰田合作,更重要的是,比亚迪能够获得丰田长时间以来的整车制造经验和技术,从而在不久的未来,打造出比亚迪自家非常可靠耐用的、口碑极佳的产品。
因为比亚迪的野心,当然不止于为其他车企做动力电池和核心电子元器件的供应商,它更想要的是和丰田各自拿出核心技术,互相补齐短板实现共赢,一同研发出在电动时代能够跑在前面的产品。
而丰田和比亚迪碰撞出预想的火花,并在中国市场取得销量、成本和利润方面的成功之后,就足以给特斯拉一记重拳。彼时,也就会有更多燃油车时代的“王者”找上比亚迪,比亚迪既拥有了丰田的整车制造技术,又有自家成熟的纯电动领域核心技术,也就拥有了主导权,这也正是国内大多想要弯道超车的自主品牌所梦寐以求的。
当百年内燃机技术不再拥有“吃老本”的先天优势,再生能源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出了后起之秀们,新老联手正是这场时代变革的必然产物。
而“昨天”进入中国建厂的特斯拉可以说是震动了整个亚洲电动车市场,但像比亚迪和丰田这样的“联姻”,让这场大家都有些望而却步但也不得不迎难而上的对标特斯拉之争,多了一些新的可能性,亚洲电动车市场竞争2.0版本,幕布已经缓缓拉开……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