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的芜湖,出现过两位陌生人的身影。
一位是刚为海利空调(格力空调前身)打开淮南市场的董明珠,她在赤热夏天来到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向着年销售额1600万元的惊人业绩再进一步;另一位则是河南洛阳五四零八厂机械工程师陆建辉,他一路南下参与芜湖特种车辆厂(通宝汽车前身)的筹建,投身市政府好不容易被审批的汽车城计划。
这个在洪水肆虐后刚重建不久的小城市,既没在历史上留下过什么灼灼青史,也没能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什么非凡的成就。然而,在这个再平凡不过的夏天,一双看不见的手却让它成为了上演两个企业命运转折的关键舞台。
同样前来考察的还有海利电器董事长朱江洪。在这里,他看到了董明珠的干练与老到,由此开始赋予她越来越多的责任与权力。也正是在这个积极追求经济转型的小城,通宝汽车用最落后的生产方式敲打出过亿产值,彻底点燃了芜湖追逐汽车产业的澎湃激情。
那一年,董明珠与陆建辉并没有产生交集。前者在不久后受命接管江苏市场,转战南京。后者则扎根芜湖,在技术处处长的岗位上等待着一位叫詹夏来的官员履新。
时隔经年,那时的董明珠不会想到,自己会带领着格力在家电行业、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一手导演这家上市企业400亿混改的商业大戏;陆建辉则更不会预料到,自己会因奇瑞二字辗转浮沉,耗尽一生,眼看着“自主品牌旗手”成为过往,最终也没能等到奇瑞在A股鸣锣挂牌。
两条人生轨迹,三十年无情刀刻。芜湖留下了董明珠寒窗苦读、失去丈夫的复杂记忆,却没能留下这位驰骋商海的女强人;从陆建辉开始,芜湖熔炼了无数汽车人的青葱岁月、少年壮志,却始终让奇瑞与早该拥有的风景失之交臂。
在多数人的眼中,奇瑞本是一家早该上市的公司。但现实却是,奇瑞一直徘徊于A股大门外,看着其他汽车企业上演着一幕幕精彩故事。
仅仅在过去两年,宁德时代完成了两年内最快IPO到冲破3500亿市值;比亚迪顶着“巴菲特光环”,市值却没能创造哪怕十分之一的“特斯拉神话”;车市寒冬冻结了销量,以接近冰点的温度让上汽集团市值一年内蒸发千亿……
谁也无法想象,奇瑞若在其中,又会演绎出怎样的传奇?
这个如果几度欲成真。在十几年前的长城、吉利正在为登上香港交易所而努力时,奇瑞就已经靠自己登上过中国自主品牌顶峰。2003年6月,奇瑞正式将奇瑞QQ正式推向市场,最终助力奇瑞创下年销破9万辆的奇迹,以不到两年半时间实现累计十万辆新车下线。
那年,李书福还没能为吉利取得国家轿车市场的3C认证,长城汽车的第一辆哈弗也还在生产线上进行测试。从安徽芜湖这个南方小城走出来的奇瑞汽车,成为了消费市场上最被人所看好的自主品牌。
然而,就在当年底,名不见经传的长城汽车在港股主板敲锣上市,魏建军跃升汽车行业首富。这让产销规模快速攀升的奇瑞,也更加迫不及待的向资本市场靠拢。
2004年,在安徽省政府的大力督促下,奇瑞开始了为上市做准备的股份制改造;2006年,有消息人士爆出奇瑞正与同为安徽企业的江淮汽车交叉持股;2007年,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首次公开谈论IPO事宜,并表现出了对奇瑞上市的期待与信心;2008年,奇瑞正式完成股份制改革。
2004年至2008年的四年中,奇瑞汽车的上市计划似乎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2008年这个万事俱备的关键时间点,刚刚完成股份制改革的奇瑞汽车不幸赶上了全球最大的金融危机,国内股市暴跌成灾,奇瑞本身营业利润也亏损近2亿元,本该一鼓作气的上市计划就此搁浅。
出师不利,但奇瑞没打算放弃。2009年,随着股市重新涨回3000点大关,奇瑞上市的计划重新提上日程。当年6月,奇瑞向华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五家出售20%股权,作价29亿,被视为奇瑞在上市前肃清股权结构,为上市做准备。而奇瑞当时的新闻发言人金弋波更直接向外界透露:“奇瑞上市快排到了。精耕2010很可能就是奇瑞成功上市的催化剂。”
然而,令金弋波与尹同跃都没想到的是,奇瑞的上市之路从此陷入了无解困局。仅在三年后的2012年,曾经对奇瑞IPO信心满满的尹同跃面对媒体采访却说:“现在IPO的情况比较糟糕,不想多谈。”
在尹同跃的“不想多谈”之后,奇瑞就真的再也没有公开谈论过IPO与上市相关的问题。奇瑞的上市之路,从此只出现在那些茶余饭后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中。
临门一脚始终欠些火候,究竟是谁制造了奇瑞上市的困局?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