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无意中又翻到了这张最近颇为流行的新势力造车企业的车标大全。
说实在的,对于这些车标,即便是在几个月前进行了一轮密集的科普,但是到现在依旧不能够明确记住。原因很简单——太多了。
不过,这倒也勾起了想来聊一聊车标的欲望,毕竟,在整车的设计过程中,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车标,但是最能够影响车辆辨识度的,也是车标。车标这种东西,真的就印证了那句老话:最简单的,往往是最难的。
根据形象的不同,车标的流派大概可以分为图形派和字标派,其中以图形为主的车标是绝对的主流,代表车型包括我们目前能够在市场上见到的大部分车型。而字标派的设计则相对较少,比如说哈弗、路虎多是典型的字标派设计。字标式的车标对于越野车而言,体现的效果会更好。
车标出现的位置往往是一辆车的Y0线位置,并且一定是作为整车前脸的视觉中心出现的。不同于其他产品品牌标识的是,由于车辆前脸以及可能出现车标的位置均会伴随着大量的元素汇集以及曲面的变化,以及同一款车标要应对多种不同的车型。所以,车标的设计往往会要求既不过分低调,但是也不能过分突出,每一个细节都是需要随时去拿捏得平衡。
在记者看来,一个好的车标设计,至少要具备的特征包括对称性、非尖角、连续性三个特征。
对称性
对称式的车标可以算得上是最安全的一种设计,尤其是以对称的轮廓外加对称的内部结构构成的车标,典型的代表包括奔驰、丰田、大众、本田等。
因为车标最常见的布置区域在于车辆的Y0线上,所以,对称性的车标是最为安全的一种设计方式。对称性的存在,可以使得车标在应对不同尺寸的车型时,可以进行放大和缩小而不至于出现导致视觉重心偏移的情况。
比如说,奔驰的车标是以Y轴为对称轴,左右对称的。而且,奔驰的车标可以实现以三叉星的圆心为中心,实现以120度为角度的旋转对称。这几乎可以说是最典型的对称式设计。
所以,当奔驰的车标以小标的形象出现在奔驰E级的车头上时,它是这样子的。
而当它以大标的形象出现在奔驰C级上时,它又是这样子的。
甚至是出现在奔驰Actros这样的卡车上时,这个车标也毫无违和感。
而本田的车标虽然也采用了对称式的内部结构,但是,本田车标的外框为倒梯形的设计。因为梯形会明显的呈现出一个视觉重心导向的作用,所以本田的车标不宜做的过大。所以我们来看本田的车头,并不会出现像奔驰那样全部被车标所占据的情况。而在印象中最美的本田车标,莫过于老思域TYPE-R的小红车标。
当然,非对称式的车标也不在少数。这里并不是说非对称式的设计就一定不好,只是从整车的角度来看,非对称式的设计会有一个明显的重心偏移作用。例如现代的车标,很显然,斜着的H明显把重心放在了右侧。
而当这个车标的尺寸被放大到商用车上来看时,这种非对称式的设计就会显得多少有些突兀。
非尖角的设计
在设计上,尖角的设计是一定要避免的。尖角的出现是因为线条以及型面的剧烈汇集出现的对撞,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吸引视觉重心的效果。而且,尖角的特征会过于的硬朗让人产生距离感。
比如说,下面的这张图里放了一把尖刀。
此时您会联想到什么,危险?离远点?还是都是。
如果再进一步来联想这把尖刀,如果它此时离你的心脏只有10厘米,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但是如果是这样一个水晶球呢?
此时的心理反馈是什么,摸一摸?如果拥在怀里,又会是什么感觉呢?这种尖角和圆润的形象给人的心理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尖角设计的车标也同样有。
而斯巴鲁的车标可以说是尖角最多的车标,不过,它通过六颗星星来弱化了这种尖角的作用。这种心理暗示就好像是一根钉子和一块钉板,踩上去效果会如何呢?
三菱的车标就是很典型的尖角设计,但是,这个尖角形成的前提是菱形的稳定感,以及整体构成的三角形的稳定性。虽然这个尖角看上去并不会有明显的疏离感,但是三菱的车标出现在三菱车上,尤其是轿车产品上的时候,还是会让人不自觉的产生一些疏远感,并且成为整个前脸的主要重心,与前脸的特征融入感不好。
同样是尖角设计的马自达车标,由于尖角冲下,这种疏远感和三菱的车标一比就会少很多。
此外,车标最好不要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玛莎拉蒂的车标则是最能让人产生疏远感的。不过对于这种定位的豪华车而言,产生一些疏远感倒也并不是什么坏事。
连续性
连续性的作用在于提升车标的整体感,同时因为连续性的设计所构成的特征闭环,可以将车标的特征限定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继而避免与进气格栅产生造型特征对撞的情况。也就是说,连续性的车标可以起到弱化车标主体效果的一个重要作用。而非连续性的设计会让车标的视觉效果发散,增加在前脸设计时的车标难度。
试想一下,如果斯巴鲁的车标没有了那个椭圆形的边框以及蓝色的结构作为托盘,将六颗星星放到进气格栅的镀铬亮条上,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
雪铁龙的双人字型车标同样是一个非连续性的典型设计。不过雪铁龙的处理方式比较机智,直接把车标作为了进气格栅的一部分进行了设计强化,也就是说,将进气格栅设计成了车标。
说了这么多成功的案例,再来看一个失败的案例——一汽的车标。
这个车标既没有对称,也没有连续,横竖线条之间还产生了很典型的对撞。内部的所有特征都是采用粗壮的线条构成,所有的特征线条与椭圆的白边呈现出三不沾的效果。也就是说,这个车标里所有的元素都是独立存在的,而且不存在主次关系。过多的元素构成使得这个车标基本上不适合于出现在任何一款车型的车头上,只适合于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标识存在。
对比与之风格相近的斯巴鲁车标。
斯巴鲁车标内部结构首先是有主次的,并且是按照非对称结构的重心方向来布置主视角的,也就是上方的星光。星光两两为一组,构成一个组合,并且与车标外框连接,其实这就是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特征。而最小的两颗星位于中间且密集的布置,这也就使得上下特征的重心以及非对称式的设计被平衡起来。所以,这个车标看上去并不突兀,而一汽的车标看上去就尤为突兀。
于是,当一汽的车标压缩了尺寸被运用到乘用车上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凌乱且风格不统一的情况,破坏了整车前脸的一致性。
比如说,这是换标前的奔腾B50。
这是换标后的奔腾B50。
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在前脸风格没有大变动的情况下,车标对于整车质感有多大的影响了。所以啊,这倒是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常说有的车一个车标就能值三万了,一方面是品牌附加值的体现,另一方面其实也有车标本身设计的功劳。
那您看完觉得哪个车标设计得最好?哪个最失败呢?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