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车企在应对疫情严峻考验的同时,不得不加速实现排放目标。近日,两个德国汽车巨头先后宣布加码电气化投资,加快转型速度。
12月3日,奥迪宣布,将于2021年~2025年,在电气化研发和固定资产领域投资约3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780亿元)。有趣的是,同一天,戴姆勒也宣布继续加速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将在5年内于研发、不动产、工厂及设备领域投资超过7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559亿),投资额直接为奥迪的两倍。
老对手,才要相爱相杀一起前进
随着越来越多巨头入场,“洋品牌”的电动化战略越来越清晰。2018年9月,奥迪推出其首款纯电动车型——奥迪e-tron,同年9月,奥迪最大的竞争对手戴姆勒也发布了旗下首款纯电动车EQC。
虽然相比其他竞争对手来说,戴姆勒和奥迪在推动电气化转型方面都相对较缓,二者也互为豪华车领域的竞争对手,但有趣的是,二者在电气化领域前进的“小碎步”却大致相同。
2019年5月,在2019年度戴姆勒股东大会上,戴姆勒提出“2039愿景”,计划到2039年戴姆勒实现乘用车新车产品阵容的碳积分平衡。同年5月,在德国内卡苏姆举行的第130届年度股东大会上,奥迪管理董事会宣布了加速实施电动化战略和公司全面脱碳计划,计划到2025年车辆全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15年减少30%。
除此之外,在裁员上二者也极其同步。2019年11月,为了夺回被奔驰与宝马夺走的“地盘”,并抗衡来自特斯拉的压力,奥迪发布了重组计划,宣布计划于2025年前在德国裁员9500人,以节省60亿欧元的成本实现电动化转型。
不知巧合还是缘分,戴姆勒也在同月早些时候宣布了裁员计划,称由于难以实现更严格的排放目标,将在2022年底前裁员超1000人。
直到近日,在奥迪发布350亿欧元的电气化投资计划之后,戴姆勒立即宣布“跟投”双倍。对于戴姆勒与奥迪来说,可能已经不仅仅是对手,还成了各自电气化路上的“参照物”。
与其被罚款,不如投双倍
除进展同步之外,戴姆勒与奥迪此次同步投资的理由可能也类似,都与欧盟最新的碳排放标准有关。
根据欧盟今年1月发布的乘用车碳排放规定, 2020年欧盟范围内所销售的95%新车平均碳排放须95g/km,到2021年100%的新车平均碳排放量需满足该要求,同时要求碳排放量2025年达80.8g/km,2030年达59.4g/km。对于不能如期完成排放规定的车企,欧盟将对每辆车按照每克95欧元的标准进行罚款。
面对这项“噩梦”般的排放规定,传统车企纷纷加速投资与转型。除奥迪宣布投入350亿欧元之外,宝马此前也表示将在2025年前投入300亿欧元用于电气化转型,但为何戴姆勒一次大手笔投入700亿欧元?这可能与戴姆勒此前遭到的一笔巨额罚款有关。
2019年,戴姆勒为近70万辆柴油车支出了8.7亿欧元的罚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电动化领域戴姆勒投资仅用了5亿欧元,罚款比投入多出3.7亿欧元。
这意味着,如果不逐步应对更严厉的碳排放标准,加速电气化转型,戴姆勒只会面临更高额罚款。
因此,在遭遇罚款之后,戴姆勒宣布从今年起smart品牌只推出新能源车。戴姆勒上半年预计,今年销售的汽车将平均减少20%的碳排放量,但目前来看今年是否还将遭遇罚款还未可知。根据Transport & Environment统计的2020年上半年的数据,整个欧盟只有四家车企——PSA集团、沃尔沃、FCA-特斯拉和宝马集团满足了欧盟的新车平均排放规定,而大众汽车集团、戴姆勒差距较大,其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超标数据分别为5克和9克。
至此,也就全然可以理解戴姆勒面对碳排放的焦虑,以及豪迈投入700亿欧元的决心。
最终还是要在中国市场相遇
从目前的销量来看,对比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戴姆勒与奥迪在电动车市场的表现并不起眼。
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梅赛德斯的电动车销量为68855辆,奥迪的电动车销量为67304辆。在中国市场,奔驰旗下电动车EQC 10月的销量为701辆,今年1~10月累计销量为2792辆;奥迪Q2L e-tron 10月累计销量248辆,今年1~10月累计销量为2445辆。奥迪的销量略少于奔驰,但总体来说仍在同一条水平线。
因此,二者如此加速前进,除碳排放积分以及来自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的压力之外,可能还旨在提高于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存在感。毕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每个车企都试图从中分得一杯羹。
目前,仅电动化方面,奥迪预计将投入150亿欧元。今年10月,为了抢占中国高端纯电动车市场,奥迪与一汽成立新能源合资公司,计划电动化车型的销量在2025年提升至在华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2024年开始在华本土化生产PPE平台纯电动车型。
梅赛德斯-奔驰也表示将在2021年推出大型纯电车型架构(EVA)平台,生产全新纯电车型。其中,EQS将作为这一纯电车型平台的首款车于2021年上市,WLTP电动续航里程超过700公里,之后将为中国市场实现本土生产。
一个明显的信号是,跨国车企正在不断加大在华的投资和布局,作为传统车企头部企业的奔驰与奥迪也动起了真格,中国品牌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