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零部件/保养 > 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国已达8席

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国已达8席

2018-06-27 09:04:52

  中国自主车企正在高速发展,使得中国汽车产业处于“距离不小、追速不慢”的状态。从吉利、长城为代表的民企,到上汽、广汽为代表的国企,都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国已达8席

  不过,除了舞台上更为抢眼夺目的整车制造商之外,中国汽车零部件公司这片起到关键支撑作用的绿叶同样在奋起直追。

  曾经慨叹《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上中国企业寥寥,然而时至2018年,本土公司和收购的海外公司在席位和营收上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追赶的速度堪喜,而与诸强的差距仍如同水中之月,看似唾手可得,实则遥隔天外。只是之前“欠债”过多,仍不可自得而掉以轻心。

荣耀与伤痛

  著名汽车媒体《美国汽车新闻》在权威机构普华永道数据支持下,新近发布了《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按照供应商上年汽车行业配套市场业务营业收入/销售额进行排名,整理出全球配套收入前100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榜单。

  从2005年第一届榜单开始,迄今是第14届榜单揭晓。尽管在数据准确性和可得性方面存在不完美之处,但这仍然是全球最权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排行榜。

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前列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前列

  2018年的最新榜单基于2017年配套业务营收排序,德国罗伯特·博世集团连续第8个年头蝉联,配套收入高达475.00亿美元。在14届榜单中,除了2010年电装曾一度居于博世之上,其他年份均为这个家族企业问鼎。博世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业务横跨柴油汽油动力系统、电子电气、车载多媒体以及电池技术等,只要汽车行业总体保持增长,博世旗下板块总有扩张的机遇,实力堪称冠绝群雄。

  唯一曾经击败过博世的电装,在被赶下亚军位置两年后收复了银牌,同时也是第二家配套营收跨过400亿美元大关的企业,同时也与博世联手成为前五强中营收两位数增长者。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部分数据进行了调整,倘若回顾《2017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会发现当时提供的2016年营收和本次榜单存在一定差异。

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国已达8席

  麦格纳国际、大陆集团和采埃孚分享了前五强剩下的席位。五强中只有采埃孚比2017年排名下滑了3位,其他名次都保持不变或有所提升。第6到第10位分别是爱信精机、现代摩比斯、李尔、法雷奥、佛吉亚。可见前十名中,德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处于领先位置。

  按照涨跌平分析,本次百强榜排名上升的企业有43家,升幅最大的“车桥专家”美国车桥提高了18位;下跌的公司37家,跌幅最大的是德尔福,由于将自动驾驶业务以“安波福”的名义剥离出去,因而下滑了46位之多,而安波福排在第21位,倘若营收相加,可以排第12名;新上榜企业有9家,涵盖部分中国企业;持平的企业则有11家。

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前列三年变化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前列三年变化

  博世与电装的荣耀,以及部分中国厂商的崛起,都是榜单光彩照人的一面,而IAC、利优比等排名大幅下滑,则是在汽车行业日益加剧的竞争中的伤痛。榜单每年都在更新,而荣耀与伤痛对各家企业来说则是交替行进。

速度与差距

  照例要分析各国系别的供应商数量和变化情况。这些零部件供应商也支撑着本国整车制造商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芒,犹如庞大的根系,为汽车产业输送着养分。日系、德系、美系的整车力量强悍,也能在零部件供应商的实力上得到印证。

  按照各大零部件供应商总部所在地,上榜企业以日系为最多,总共26家(2013年、2014年均为29家,2015年、2016年都是30家,2017年28家)。其次是美国,21家(2013年25家,2014年23家,2015年、2016年25家,2017年22家)。德国18家(2013年21家,2014年19家,2015年、2016年18家,2017年16家)。

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国已达8席

  随着中国、韩国供应商的崛起,美系和日系的席位数量都有所减少,德系却有所恢复。日系席位数量最多,但平均排名上德系要胜过一筹,不过最近这个差距在缩小。

  韩国从2017年的6家增加到7家。加拿大从5家减少到4家。法国减少为3家(2013年3家,2014年4家,2015年、2016年4家,2017年4家)和西班牙相等。瑞典、英国均为两家,意大利、印度、卢森堡、墨西哥、瑞士、新加坡、墨西哥各有1家上榜。

  最令人瞩目的当属中国。

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国已达8席

  从名称和总部上看,纯中国企业达到了史无前例的6家:第16名延锋、第65名海纳川、第71名中信戴卡、第79名德昌电机、新上榜的第80名五菱工业和第92名敏实集团。此外还有两名“外援”,分别是总部在美国、但被中航收购的耐世特(第60名)和被均胜电子收购的普瑞(第97名)。当然,延锋之所以能有这样高的排名,也是由于收购了江森自控内饰业务,而海纳川能上榜则是在于接替了所收购的荷兰英纳法。这样使得上榜的中国公司总数达到了8家,创历史最好水平。

  在《2017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延锋曾被列在第14名,后来因为7月份榜单调整,马勒升至第14,而延锋则被排在第15名。去年,中国企业加上外援也只有7家,此前历年只有1到2家中国公司能够登榜,这样的进步可谓迅速。

  那么,中国企业是否可以自豪地说成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第二军团的领跑者呢?不妨来和韩国供应商进行对比。

2018年全球供应商百强榜中韩PK2018年全球供应商百强榜中韩PK

  韩国有现代摩比斯、现代威亚、万都、汉拿系统、现代派沃森、现代岱摩斯和现代凯菲克7家企业,比中国加上外援后少1家。不过其中4家都在前50名,而中国企业仅有延锋进入前50强。以平均排名论,中国为70名,韩国为50名,相差近20位。

  韩国7家企业去年总营收515.44亿美元,中国8家企业为327.32亿美元,差距不言而喻。不过好在中国企业总营收以11.6%的同比增幅上升,韩国企业则同比下滑6.0%,总体来说差距缩小的速度显著,而差距的鸿沟更是巨大

根系与枝叶

  根系的发达,是大树参天的根本,而零部件能否崛起,对决定汽车行业能否雄起发挥了关键作用。尽管随着全球化趋势推进,大型供应商整体业务布局跨越国界线,譬如爱信、高田都在中国设了厂,但大部分情况下,配套营收增长,最大的受益国家依然是厂商的本土,而在品牌效应方面更是如此。

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国已达8席

  之前常见的外援百利得今年没有上榜,虽然不排除业务滑坡跌出榜单的可能性,但也存在数据可得性引起缺失的概率。这就关系到《美国汽车新闻》评选配套供应商百强榜的法则。在评选时,需要厂商提供公司名称、所在地、联系方式以及相关数据,通常国际化程度较高、对百强榜重视的企业会相应配合,因而可能获得一席之地。它的权威性毋庸置疑,但不等于所有大型供应商都毫无遗漏。就像以英纳法的规模,居然2015、2014年不在榜单上。

  还有一批中国部分企业如潍柴动力、万向集团、福耀玻璃和玉柴等,配套业务收入应该相当出色,有可能是由于未递交信息而缺席百强榜单。如是算下来,中国公司具备占据11-13个左右席位的实力。

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国已达8席

  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差距所在。同样是“根系”,也可以区分为根系和主根,类似爱信精机这种直接以“三大件”之一为最强项的零部件巨头,中国目前尚未出现,大部分上榜企业都是以内饰和电子为主营业务——内饰对汽车自然至关重要,但从机械工业角度而言,尚不能取代“三大件”的地位。

  在总体排名靠后之外,不少零部件公司是中国收购所得,如果要消化吸收其渠道网络与技术工艺,还需假以时日,资产确实已经归中国所有,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公司——就像高田,哪怕100%被百利得收购,后者母公司又是中国企业,但业界还是会将高田认作日本品牌。而延锋吸收江森自控业务也花费了较长时间。

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国已达8席

  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单,需要用辩证和变化的眼光去看待,既可以为迅速追赶的速度而欣喜,也需要为巨大的差距而深思。指出不足与鼓励进步并不矛盾,作为媒体更需要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零部件乃至整车提供更多宝贵的参考意见。

  中国整车企业在崛起,零部件企业同样如是。最终,汽车产业上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将携手共进,促使中国汽车行业矗立于国际诸强之林。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汽车公社
阅读

评论

评论内容最少2字,最多200字
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