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8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到了28.3%,逼近30%大关,而去年同期只有17.3%。
这意味着8月份每卖出三款新车,其中就有接近一款的新能源。新能源时代已经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到来了。
对国产厂商来说,这是史无前例的机会,因此其不但加快了新车投放力度,还成立了不少的子品牌。吉利、长安、长城、上汽等国产厂商纷纷发力。那么,子品牌到底能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令人眼花缭乱的子品牌
厂商们的布局子品牌的这种做法,除了能以较快速度占领更多细分市场之外,还能让其相互之间形成竞争,更好地锻炼人才队伍。
首先是长城汽车,到目前为止,长城旗下已经有哈弗、魏牌、欧拉、坦克、沙龙、长城皮卡等多个子品牌,其中欧拉、沙龙都是专注于新能源市场。
欧拉凭借“萌系”外观以及精准的市场定位,还是打出了一片天。至于沙龙汽车,则是一个同时兼顾氢能源和电动的豪华品牌。
其次则是曾经的国产一哥吉利,除了吉利主品牌之外,吉利集团旗下还有沃尔沃、路特斯、宝腾、领克等知名品牌,甚至还是奔驰的第一大股东。
至于新能源更是五花八门,旗下拥有与沃尔沃联手打造的极星、脱胎于领克的极氪以及吉利自家的几何汽车。
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声势相对来说要弱一些,目前销量最高的新能源车型是长安Lumin之类的微型车。
不过长安汽车在子品牌方面也不甘人后,目前已经有阿维塔和深蓝,此外长安主品牌下的各种新能源车型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除此之外,上汽在荣威、MG推出新能源车型的同时,又推出了智己和飞凡,一向不怎么喜欢折腾的比亚迪,也收回了奔驰手中大部分的腾势股份,试图将腾势打造成一个高端子品牌。
精准布局真的能实现?
国产汽车厂商推出多个子品牌,原因众多。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料,厂商们一时并没有做好准备。
面对突然爆发式增长的市场需求,厂商们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其次要尽快在各个细分市场给用户留下印象,而且还要尽快让用户看到新车,那么推出多个子品牌就成了比较现实的选择。
但国产新能源厂商的这套打法,真的能奏效吗?
在国产新能源厂商的规划中,每个细分市场都需要有旗下的车型,这样就能形成合力。但实际的情况是,哪里都有并不代表着哪里都能够精通。再成功的车企,也很难把每个细分市场、每种设计风格都兼顾到。
事实上,看一下这些国产厂商推出的子品牌,没有哪一家是形成合力的,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每一个汽车子品牌,都需要不同的设计研发团队,宣传路径也不一样。
有意思的是,业内两大巨头特斯拉和比亚迪,就很少在子品牌上下文章,比亚迪的腾势已经成立十几年了,并不是跟风。但即便没有子品牌,比亚迪的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哪一个拿出来都是响当当。
目前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国产汽车厂商也的确占得了一定的先机,其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国产厂商还是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车辆本身,打造出一流的产品,以赢得更多用户。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汽车经纬网》www.qichejingw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