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包括上汽智己、广汽埃安、东风岚图以及长安阿维塔等,纷纷从市场引入资金/战略投资人,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这四家车企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传统燃油车时代叱诧风云的国有车企。
面对咄咄逼人的新势力车企在电动车市场上的攻城略地,以及在证券市场得到比较高的估值,传统车企终于坐不住了。
打造一个全新的子品牌,构建全新的销售渠道来导入自己的三电系统和智能网联技术,成为不少传统车企发展电动车的新思路。而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意味着大量的投入。
这才有了四家国有车企在一个月内一齐开启融资大门的情况。
打造全新品牌有无必要?
打造一个全新品牌,对于传统车企来说,无非是想和自己过往的品牌做一个切割。
一方面,在过往的20年时间里,我们绝大多数自主品牌走的都是性价比路线。即提供比合资品牌更多的配置,并用更低的售价来占据市场份额。
这种做法对于车企初期提升销量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凡事皆有两面性,品牌力的折损却是不争的事实。
较低的品牌溢价意味着国内不少自主品牌车企的盈利能力不如外资车企,这也成为不少自主品牌的一块伤疤。但在电动车时代,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的国有车企,起步都比不少跨国车企要高。
这就意味着,我们第一次在技术上和国外车企巨头拉平甚至还有了一个身位的领先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使用老品牌,可能很难改变用户对它走性价比路线的定位。因此另起炉灶,更多还是从品牌定位出发。
另外一方面,像蔚小理这样的新势力车企,虽然创立时间较短,但得益于其创始人前期不仅快速在门槛较低的美国完成了上市,而且借助于美国股市在2020年之后的一波大涨,帮助这些公司在市场完全站稳了脚跟。
随着新势力车企在资本市场的长袖善舞,其市值一度将国内一众传统车企抛在了身后。更高的市值虽然只是纸面财富,但是市值越高也就意味着公司能够更加便利地从低成本的证券市场为车企募集更多发展的资金。
所以,效仿新势力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成为不少传统车企的一个新选项。而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意味着可以从股东层面重新调整。
相比于股权复杂的那些车企集团来说,将新公司包装上市,并利用投资人对于电动车的偏好获得更大的市值,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做法。
传统车企成为资金的安全港
对于投资人来说,和投资很多新势力初创品牌相比,投资传统车企的新品牌,无疑风险小了很多。对于这些在造车领域驾轻就熟的企业来说,造车本身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
尤其是传统国企过往的造车项目经验都是数以百计。但它们的问题在于对于诸如软件、电化学这些底层能力的缺失,和新势力造车相比,缺乏互联网客户运维经验。
新势力造车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蔚小理等几家新势力造车风光无限,但除了那不到十家的新势力之外,国内其实还有数以百计的新势力造车甚至在还没有一台新车亮相之前就已经树倒猢狲散了。
资金链断裂的背后,实质还是造车经验不足,无法对整个项目在前期做好非常细致的规划,以至于在初期烧完投资人的钱且后续融资无法跟上的时候,整个公司现金流直接断裂。而投资人最初投入的资金无疑也是打了水漂。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当下的智能电动车还是一个很好的投入的领域。整个全球范围内电动车的转型已经不可避免。
这种情况下,对于很多投资人来说,配置一部分的电动车企业的资产,也是自己投资的一个比较好的去处。
毕竟,市值一度冲破2万亿美元的特斯拉所展现出来的在证券市场巨大的财富效应,对于很多投资人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如何预防野蛮人
凡事都有两面性,从战略投资人那里融资,可以为车企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源源不断注入动力。但是投资人越多,也意味着公司在最终决策上受到各方的掣肘越多。
投资人投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看重IPO上市之后的收益,他们更多都是财务投资人;但还有一类投资人,则会希望更多地介入到企业的日常营运中。
汽车,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这就意味着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投资人只看重短期利益,而不注重公司的长远发展,则这些资本的进入无疑是个隐患。
同时,在引入投资人,尤其是拥有话语权的投资人之后,车企本身的日常运营就会受到极大的干涉,未来自己的命运会和这些企业紧紧捆绑在一起。
以宝能投资观致汽车为例。除了在收购之后的第一年,宝能利用自己旗下的移动出行平台消化了一部分观致汽车之外,现在观致汽车的停摆其实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宝能自身业务的停摆。
不仅说好的新车迟迟没有兑现,连过往用户的售后维修保养都会出问题。
对于车企来说,引入财务投资人可能短期内资金压力会比较大,但如果引入的是希望参与日常运维的投资人,那对于车企的话语权的争夺就会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作为国内新势力代表的爱驰汽车,其创始人谷峰和付强的出局,也让人颇感意外。
品牌运营固然很重要,与过往的品牌做一个切割而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的确是一条捷径。但要真正造好一台电动车/新能源汽车,关键还是在于能否在三电系统、智能网联或者自动驾驶技术上有所突破。
这中间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需要保有一支研发能力比较强的工程团队,且有足够的时间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车型进行沉淀获得。
特斯拉能够成功,其实并不是因为它是一个全新的品牌,更多还是因为其能够在很多传统车企根本做不到的领域有所突破。
无论是设计芯片、自己写自动驾驶的代码,还是研发机器人,甚至发射火箭,打造星链计划用来支持车联网等。在智能电动车时代,这些底层核心技术的掌握,才是决定一家车企未来能走多远的底气。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汽车经纬网》www.qichejingw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