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闭幕式上,日本政府提出了将举办“迄今为止最‘绿色’奥运会”的目标,一时间,万众瞩目,翘首以待。从今年东京奥运会的落实情况看,无论是历史上首次使用氢气作为奥运火炬燃料,还是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投入运营,亦或是首个全面引入氢能源的奥运村,提出“绿色奥运”口号的日本并未食言。
但在全面应用氢能的“光鲜”外表下,日本的氢能真的“绿色”吗?
孤注一掷,押注氢能
作为全球仅使用氢能作为社区生活能源的首次尝试,本届东京奥运会的奥运村被安置在距离东京银座区仅2公里的晴海人工岛。为了在奥运期间满足1.7万名各国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正常生活需求,日本政府在该区域周边建立了多座氢供应站,并铺设了专门管道,确保把氢气输送至奥运村住宿区、餐饮区和运动设施区。
除此之外,在交通领域,东京奥组委还建造了数座加氢站,以确保在赛事期间往返奥运村、各分场馆以及往返东京市内奥运主场馆的氢燃料电池巴士有序运行。
为了在全世界观众面前做好“氢能秀”,主办方几乎从零开始建设氢能奥运的基础设施。虽然投资巨大,但对日本政府而言,借奥运会之机宣传氢能理念意义重大,因为氢能是日本能源变革的重要一环。
按照日本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光伏、风电、水电都难成气候。在此背景下,发展核能与氢能成为了日本摆脱化石燃料的唯二选项。而在2011年福岛核电站爆炸出现核泄漏事故后,日本只能孤注一掷,押注氢能。这也成为日本在奥运村投入大量经费,打造氢能社会示范区的重要原因。
根据日本政府规划,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只是日本氢能社会的首秀,2025年的大阪世界博览会才是日本氢能成果的检验节点。到2030年,日本计划实现氢能的商业化,并在未来成为世界氢能的领导者。
但这毕竟只是一张“乌托邦”式的蓝图,有部分媒体认为,日本实现大规模氢能源商业化可谓困难重重,这场“氢能秀”无异于隔靴搔痒。
绿色氢能,实则灰色
事实上,外界不看好日本发展氢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国目前在“制氢端”毫无优势。由于自然界的氢气十分稀少,氢气的制备只能靠“人造”。目前,主流的制氢方式分为三种:一是来自化石燃料的“灰氢”,制氢成本较低但碳强度最高,目前占据氢气来源的96%;二是“灰氢升级版”的“蓝氢”,配合碳捕集和存储技术,碳强度相对较低但成本较高;三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产生的“绿氢”,这虽然是实现“碳中和”的理想方式,但目前成本却居高不下。
据了解,本届东京奥运会火炬所使用的燃料就是“绿氢”,由福岛的太阳能制氢站供给。但由于地理原因,日本的可再生能源十分有限,导致“绿氢”非常稀少。
据日本媒体报道,为解决上述问题,2021年初,日本计划利用核反应堆制氢。日本政府认为,利用小型高温核反应堆,不仅可以产生无限量的氢气和电力,而且还不易发生堆芯熔化。但自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以来,人们对核电的大规模使用一直持有负面看法,因此核能制氢在短期内将只能停留在实验阶段。
正因如此,目前日本大部分“国产氢”依旧是燃烧进口化石燃料制得的“灰氢”。
近年来,为了满足自身氢能需求,日本除了在本国自建制氢工厂外,还先后在澳大利亚、文莱、新西兰等地以不同渠道拓展氢能来源,获得进口廉价氢气。其中,最为知名的是澳大利亚的褐煤制氢项目。
这意味着日本氢能社会使用的氢能,并非其一直宣扬的清洁能源,而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就已经污染了地球环境的“灰氢”,这种行为无异于“掩耳盗铃”。
丰田苦撑,车企退场
不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从资源层面分析,日本氢能社会的前景都不甚明朗。但更为严峻的是,此前一直力挺氢能发展的日本车企也在退缩,这让日本政府陷入了氢能发展危机。
此前,戴姆勒、福特和日产,本田和通用,丰田和宝马,以及现代和奥迪“抱团”组成的4大联盟,成为推动全球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随着中国、欧洲等地汽车全面电动化步伐的加快,欧美等车企已开始“退圈”,专注于电动。
虽然汽车只是日本氢能应用的一部分,但面对商业化迟迟难以落地的局面,起初对氢能报以希望的日本本土车企也开始纷纷逃离。
近几个月中,日产、本田相继宣布退出氢燃料电池车市场,专心发展全球市场主流的纯电动车。这也说明,日本企业已经意识到,氢能社会并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因此必须踏上能源革命的末班车。
因此,在全球第三次能源革命面前,日本本土车企已成为“分飞燕”,日本氢能源战略在汽车领域中,也仅剩丰田一家“苦撑”。由此看来,日本政府计划在全产业发展氢能的难度可见一斑。
当下,距离检验日本氢能成果的大阪世界博览会只有4年时间,但在此之前,丰田还能坚守多久?日本还能坚持多久?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汽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