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才刚刚开始,自动驾驶相关企业的融资消息便密集袭来、势如破竹,仿佛瞬间开启了“疯狂吸金”模式。
2月8日,成立于2016年的小马智行(Pony.ai)宣布获得1亿美元的 C+ 轮融资,意味着其完成了总额为3.67亿美元的 C 轮融资,新投资方为文莱主权财富基金文莱投资局(BruneiInvestment Agency)和资产管理机构CPE。
这是小马智行2021年宣布的第一笔融资,其在过去12个月内完成了总额近9亿美元的融资。成立4年以来,小马智行总融资额已超过11亿美元,主要来自国际机构投资者和整车厂。
1月28日,有媒体曝出,滴滴自动驾驶已于近期完成一笔3亿美元融资。本轮由IDG资本领投,CPE、Paulson、中俄投资基金、国泰君安国际、建银国际等投资机构跟投。滴滴自动驾驶公司已在一年内已获得超8亿美金投资。
滴滴出行于2016年开始组建自动驾驶研发团队,2019年升级该团队成为独立公司。据悉,其将重点发力L4级自动驾驶车型的研发与量产。“滴滴会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投入上不遗余力,全力奔跑。”滴滴CTO兼自动驾驶CEO张博在朋友圈表态称,“相信现在做的每一分努力,都将在未来十年对出行产生巨大影响。”
1月14日,成立于2017年的文远知行(WeRide)宣布完成B2、B3两轮融资,B轮总融资金额达3.1亿美元,成为2021年自动驾驶领域第一笔融资。宇通集团是本轮融资的战略领投方,新进投资方还包括CMC资本、国开装备基金、恒健新兴产业基金、华金资本、创茵资本等。
据悉,文远知行未来计划继续发力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无人驾驶小巴(Mini Robobus)的商业化试点运营和推广。
事实上,资本市场的回暖早已显露兆头。由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发布的《2020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从2020年开始,自动驾驶资本市场便已开始逐步回暖,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自动驾驶公司融资事件已经接近30起,融资总金额已达到1000亿人民币。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自动驾驶企业颇受资本青睐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政府对于新技术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比如,去年2月,11部委联合印发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建设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战略愿景,明确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发展路线,并确认6大主要任务和5项保障措施。同时,“新基建”的加速推进,也为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未来基础。
而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的开放度也为这项新技术的推广减少了阻力,并留下了广阔想象空间。全球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发布的《大陆集团2020未来出行趋势调研报告》显示,其在针对德、法、美、日、中5国的消费者进行抽样调查后发现,中国受访者对技术的开放程度最高。其中,对于在城市中使用无人驾驶出租车代步的想法,中国受访者对这类新技术最感兴趣,德国受访者则更多持怀疑态度。这说明,在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新技术的潜力是巨大的。
不过,在资本市场疯狂吸金的同时,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自动驾驶产业仍处在发展初期,仍然有许多问题待逐个解决。2021年,自动驾驶产业依然将在摸索中前进。”报告中称。
“大家问我自动驾驶还没有落地的原因是什么?是政策原因?市场原因?资本原因?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技术发展不够快,技术不够稳定,技术不够扎实。”文远知行CEO韩旭在近日的媒体沟通会上强调,自动驾驶企业要在浮躁的市场中坚持长期主义。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汽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