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Car让你的手机接入到汽车中,它支持导航、语音控制、听音乐、听书等车载语音功能,同时具有前向防碰撞预警以及手机车钥匙等功能。”前不久,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全新手机产品华为P40发布会上,同步展示了其出行互联解决方案——HiCar。
P40与HiCar、手机与出行,在华为的车联网生态里,结为一体。最新消息是,支持华为Hicar的汽车车型也已基本确定,目前已进入最后调试阶段,有望今年内上市。这是不是意味着,在近几年以阿里+上汽荣威的斑马系统为代表的车机方案为主流之后,行业受到了手机+车机方案的挑战?
无独有偶。4月17日,车联网企业上海博泰获得小米B轮战略投资。博泰曾提出一个叫“1+1+N”的战略,意思就是车机+手机+N,N是指包括耳机、手表、手环、电视等智能家居以及各种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设备,这与小米的物联网发展战略不谋而合,也与华为的鸿蒙物联网布局显示出相似。
华为与小米,两家科技巨头在5G时代来临之际,不约而同地剑指物联网,而且顺带着把物联网中的分支——车联网也做了,这不能不引起汽车界的警觉。
手机,真能改变一切吗?
手机的回归2007年乔布斯发布了初代iPhone,引发了智能手机的革命。
但很少有人记得,在前一年的2006年拉斯维加斯CES(消费电子展览会)展上,时任福特汽车CEO艾伦·穆拉利和比尔.盖茨一同发布了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的SYNC车载系统——一个基于汽车的车载电脑平台开发的系统。这意味着,汽车人首次将与消费类电子产品类似的系统搬进了汽车。
可是,十几年过去了,iPhone已经进化到了第十三代,虽然饱受溢价过高和创新能力不足的诟病,但“果粉”依旧无数;反观车机系统,从第一代SYNC至今始终被吐槽,从未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车载导航是最好的例子。
于是,汽车人立志将手机赶出汽车。如吉利(GUKI)、比亚迪(DiLink)、腾讯(车联智能全屏车机C-800、车载版微信)自行开发车机,上汽荣威与阿里合作(斑马系统)等等。
一时间,以百度Carlife、苹果Carplay为代表的手机映射方案显得边缘了。这似乎给人这样一种印象,手机叠加在车上,始终是一种过渡方案,终极解决之道还是直接改善车机。
严格来讲,这种观点目前看是对的。即使是如今的华为,也认为手机映射方案是当下的过渡方案而已,鸿蒙系统才是未来。但是,HiCar已经证明,这个“过渡”时期,可能比想象的要更久,所带来的体验,也远比想象的更好。
HiCar之所以大于CarPlay
“我们将围绕消费者的使用场景和真实需求,打通人-车-家场景,以‘智能互联’打造端到端智慧出行极致体验。同时,帮助用户很好地继承和延续已经在移动互联网形成的行为习惯,用户在车机环境下享受更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同时无需再去学习和适应新的操作方式,最终带来手机+车机能力叠加的超强体验。”这是去年上海车展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副总裁谭东晖的一段话。
这段话里,抛却公关辞令,有价值的是两个点:一是延续手机的行为习惯;二是“带来手机+车机能力叠加的超强体验。”第一点很好理解,手机映射方案,操作手机就等于操作车机,省下了用户的学习成本;关键在第二点,什么是“手机+车机能力叠加的超强体验”?
在Carplay上,算力来自车机芯片(我们知道它至少比手机落后五年),屏幕借助车机大屏,手机这时候是个应用提供者,只是一个入口;而HiCar的不同之处在于,手机、车机互联,双方形成“硬件共同体”。比如,系统可以同时调取华为手机芯片NPU的AI算力和车内的摄像头,来实现需要神经网络加速的计算机视觉应用,如人脸识别、情绪识别、手势识别,这就是日前P40发布会上HiCar展示的疲劳检测功能的技术支撑。
“车机的算力就等于手机的算力。”这是车图腾在试驾搭载了HiCar的新宝骏RC-6时,主机厂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当然,算力是手机>车机的部分,反过来在车机>手机的部分,比如屏幕、视觉等,就用车机不用手机,强强联合,“能者多劳”。这就是“手机+车机能力叠加的超强体验”。
这就是在硬件上,HiCar>CarPlay之处。除此之外,还有软件和控制权限的差别,可以根据去年发布的《HUAWEI HiCar 生态白皮书》上简单归纳。华为将HiCar定义为智慧互联2.0,区别于互联1.0的屏幕投射方案,其显著特征是:以手机为中心,体验随着人走,在家、车等场所的无缝流转。
这就是华为官方经常使用的“跨终端分布式”这个词的意义。
一方面,HiCar在手机和车机之间建立极速连接通道,把手机和汽车的硬件资源、系统能力、服务生态快速融合在一起,让用户感觉所有设备像一个虚拟超级设备;
另一方面,在华为生态中,出行场景与其他场景(办公、家庭等)保持紧密衔接,跨设备协同实现最佳体验,构建了全场景的智能座舱服务系统。
在去年广汽埃安的发布会上,华为作为供应商之一参展。会上,一位华为工程师对车图腾解释道:“未来华为会将生活的整个场景打通,无缝衔接,比如在车机上一个简单的快捷键就能直达智能家居的厨房里,家人就知道我在回家路上了。”
今天的HiCar 存在即合理?
按照华为的规划,鸿蒙系统才是终极理想,正如同智慧城市的大一统画面才是自动驾驶的终极理想一样。鸿蒙系统是包括车联网在内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包含“1+8+N”场景,即1是智能手机,8包括PC、平板、车机、穿戴、AR、VR、智慧大屏、智能音响等,这8个领域是华为参与的自研产品,N是大量的IoT(物联网)设备,为消费者衣、食、住、行全场景提供智能智慧服务。
因此有评论认为,HiCar是鸿蒙系统在车上落地的试水者,是权宜之计,鸿蒙系统才是未来。那么,既然想打通物联网全生活场景,华为为什么不像阿里、腾讯一样自研车机系统,而是用手机映射方案(尽管是高级版的手机映射)呢?
一位业内人士对车图腾表示,华为如此选择可能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来,“新四化”时代,科技公司都想“上车”,但BAT已经抢跑了几年时间,华为如果重新研发一套系统费时费力,恐怕失去竞争先机;二来,相比于BAT,华为的手机市场占有率很高,这是它的优势,因此利用华为手机来“上车”是因势利导,车机发展好了还能反哺手机业务。
以上是华为视角,一个“坚决不造车”,但是致力于做Tier 1(一级供应商)的视角。如果从主机厂角度看,选择华为HiCar,好处也很明显。对主机厂而言,开发一套车机需要巨大的财力人力,寒冬之下这不是一笔太好的投资,试问有几家车企有吉利、比亚迪一样的自研实力?
况且,在某些层面看来,华为的身价要高出BAT半截,与华为合作是主机厂武装自家品牌的很好选择。在去年的上海车展上,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先后与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东风集团董事长竺延风、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北汽董事长徐和谊亲切会晤,朋友圈规格高至如此,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说明。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