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9年第11批)》,其中首次包含了外资动力电池企业的汽车,这意味着被《白名单》挡在门外的松下、LG等动力电池企业,已经正式回归中国市场。
松下缺席的这些年
2015年3月26日,工信部在官网上正式公布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其目的主要在于保护本土动力电池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被外界形象地称为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的“白名单”。
2015年11月,经地方和工信部初审,专家技术评审,工信部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公司,其中,宁德时代彼时的母公司众和股份赫然在列。
此后,工信部又陆续公布了第二批、第三批以及更多的“白名单”企业,松下、LG等外资巨头被这道白名单挡在了补贴的门外。没有人会否认,这份动力电池“白名单”对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乃至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有着多高的重要性。
在政策的保驾护航下,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一大批国产品牌争取到了宝贵的发展机会,并借助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与影响力与奔驰、宝马屡签大单。
动力电池“白名单”本身应补贴政策而生,因此,当2020年补贴全面退坡到来,这份“白名单”也就自然应该退出历史舞台。截至2018年底,宁德时代凭借37.24%的市场份额超越松下,成为全球装机量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比亚迪则紧随松下之后占据第三名。
外资电池迅速行动
面对如此大的一块装机量的蛋糕,松下、三星与LG们却只能“看得到吃不到”,个中滋味可想而知。因此,当工信部正式发文取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后,外资动力电池企业立刻开始了规划已久的行动。
几日前,据外媒报道,韩国动力电池供应商SKI计划投资1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3.8亿元),在江苏盐城建立一座全新的动力电池工厂。电池工厂建成之后,SKI与悦达起亚汽车的合作关系将更加紧密。
尽管悦达起亚目前在新能源产品布局上没有太多动作,但根据其产品规划来看,2020年后将会迎来电动车上市的高潮。不久前广州车展亮相的起亚K3纯电版也将于明年3月上市。像东风悦达起亚这样的合资企业还有很多。
尽管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国产动力电池企业已经与许多车企签订了长期大单,但这与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庞大体量相比仍旧是九牛一毛。留给外资动力电池企业的蛋糕依然十分诱人。
比签单建厂更令宁德时代们感到担忧的,是松下等外资电池厂所掌握的技术。尽管这些年来,宁德时代等一批龙头企业已经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松下这样的老牌动力电池劲旅相比依旧有些露怯。
数月前,根据外媒报道,日本松下公司宣布研发出新型动力电池,原材料的钴含量将减半,这将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松下宣称该技术将在未来2-3年内在应用到量产车中。这意味着宁德时代的“811”技术将不再具有价格竞争力,未来“8.5/0.5/1”才是车企追逐的重点。
自主品牌为何不降反涨?
在松下技术取得最新进展的同时,另外有消息称,松下正在考虑在中国建立电池生产厂。而对于宁德时代们来说,外资企业“狼来了”虽然紧迫,但拥有主场作战优势的动力电池企业们也并非无计可施。
目前,对于动力电池行业来说,虽然市场份额有所下滑,但装机量依旧不能满足整体需求。利用本土企业的优势加速建厂,扩充产能,宁德时代们就能继续利用时间差赚取红利。宁德时代正是这么做的。
11月11日,天华超净发布公告称,11月8日,公司子公司宜宾市天宜锂业科创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在宁德市签署《合作协议书》,正式规划10万吨锂电池产能,其中2万吨将在2020年一季度投产,另外2万吨在四季度投产。
而从补贴的角度来看,尽管国家补贴电动车的规划暂时告一段落,但硬性补贴虽然取消,“软补贴”依旧存在。例如地方政府对动力电池企业投资建厂的补贴和利好政策,动力电池企业本地对其进行的扶植等。
截止本篇文章发稿前,宁德时代在12月13日当天A股报收93.00元,涨幅达到3.68%。近两个星期内,宁德时代的股价从不到80元一路涨至98元,眼看即将破百。显然,外资企业入局的消息并未给投资者带来太多影响。
可以肯定的是,面对未来急剧膨胀的市场,除非技术大幅落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已经坐稳一定市场份额的公司绝不会“饿死”,反而依旧有着一定的发展空间和优势。
比起如何保住第一,利用最后的缓冲期降低成本,增大研发投入,实现技术突破才是宁德时代们目前最为关心的问题。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