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超高的汽车销量已经实现了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弯道超车。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总计136.7万量,同比实现10.9%增长,是美国销量的四倍多。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占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40.7%。
与别国相比堪称「傲视群雄」的销量,既有中国新能源车企的不懈努力,也有我国对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的推动,比燃油车更低的售价让新能源汽车成为消费者购车时更偏爱的原因。
然而今年以来,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却出现了令人费解的「不降反涨」现象,因此价格优势相比之前大大减弱,而这势必会导致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速度减缓,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又该如何解决呢?
电池成本阻碍新能源汽车普及
在市场发展初期,发改委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专门进行了政策补贴。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企业盲目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跑马圈地般地投资入局,最终让整个汽车市场的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同时也阻碍了良性企业的正常发展。
为遏制这股不正之风,发改委在去年中提出,2021全年新能源补贴标准将缩水20%,只有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000辆的企业才能拿到国家补贴。虽然这项政策整治新能源领域的盲目投资现象快速、有效,但是也在客观上导致了新能源汽车售价的竞争力出现了一定下降。
除此之外,电池成本的飙升也使新能源汽车售价进一步抬高。
行业数据显示,原材料端价格大幅上涨。锂电池的核心材料——碳酸锂材料自今年1月以来,价格同比上涨60%,磷酸铁锂价格也上涨近20%,而根据宁德时代电池成本得知,一块电池中原材料成本要占总成本的八成,所以这也几乎是可以认为原材料涨价多少,电池就涨价多少。
不仅是电池原材料供应端,生产端的产能也无法满足飞速上涨的需求。著名锂电池电芯制造商蔚蓝锂芯此前宣布,如今年产高达4亿颗的产能已经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并且称公司正在扩建锂电池生产线。其竞争对手宁德时代近期也表示,公司电池产能难以跟上客户需求,但是扩建产能所需时间较长,因此无法做到及时供货,也已经在和一些下游企业合建锂电池生产线。
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目前根据锂元素产能数据来看,「供给错位」的因素更大,但是产能问题却是实打实的生产问题,相比其他元器件而言,电池产线扩建更加困难,安全审批、生产设备引进等等均是影响扩建进展的一道道绊脚石,最终在「供小于求」的状态下,电池产能成为了又一抬高电池售价的因素。
目前新能源汽车中,电池成本占汽车 BOM 成本约30%-40%。在原材料涨价、电池产能不足等原因导致电池涨价之后,处于行业供应端下游的车企则势必会将这部分新增成本转移到产品售价中。
在新能源补贴政策缩水使终端产品售价提高后,以往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最大的价格优势几乎荡然无存,一直以来的充电慢、维护成本高等缺点也被再次放大,长此以往,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极为不利。
低成本钠离子电池或力挽狂澜
在锂电池因供应问题面临大涨价的背景下,各家电池厂商也在积极寻求对策。
前不久的宁德时代2020年股东大会上,宁德董事长董事长曾毓群抛出了一个相当震惊的「彩蛋」,他表示宁德时代将会在7月推出全球首款可商用的钠离子电池。
虽然钠离子电池在消费者领域一直不被大众熟知,但是与其相关的研究也已经进行了多年,目前包括宁德时代、圣阳股份和中盐化工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均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已有多年研发经验。
相比锂电池,钠离子电池有着许多技术性优势。首先是安全性,钠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温度比锂电池更高,与水直接发生接触产生化学反应的时间也相当缓慢。并且有研究人士表示,钠离子电池虽然和锂电池一样不能过充,但是却可以过放,在长期保存中更加安全。
原材料方面,钠元素资源非常丰富。制作钠离子电池的阴极只需要使用普通食用盐即可,仅2019年,我国盐产量便已经达到6000万吨;阳极也只是需要用木材等原料即可制作,并且相比锂元素,钠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要高出1000倍。极为充足的原材料使得钠离子电池的原材料成本很难受到市场供需效应影响导致价格出现剧烈波动,因此在供给端来讲,钠离子电池原料成本是非常稳定的。
正因为原材料的充足,钠离子电池大规模商用化后的成本也远远低于锂电池成本。数据显示钠离子电池规模化后成本仅需要0.2-0.3元/WH,而早已实现规模化的锂电池成本却高达0.5-0.7元/WH,并且价格会随着市场供给出现明显的波动,因此在成本方面,钠离子电池会是一个非常实惠的替代品。
因为电池成本占整车 BOM 成本比例很高,可以预见一旦钠离子电池大规模商用化,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将会迎来新一轮下跌。根据此前年前特斯拉相比进口版降价16.51万元的国产 Model Y 开售,在12小时不到的时间就收获10万辆订单来看,新一轮降价潮将会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同时,钠离子电池的高安全性也会成为新能源汽车厂商借机扭转电池在消费者心智中不安全的形象,对打造不但绿色环保,而且更安全的行业形象非常有利。
当然短期来看,钠离子电池也有一些自身的不足等待改进,由于钠的载电性相比锂弱一些,因此目前处于研究阶段的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一般在120Wh/kg,这远低于锂电池的160Wh/kg,这就导致它无法为车提供足够长的续航。
但是来自德国亥姆霍兹科研中心的最新研究报告称,他们认为使用超薄碳材料双层石墨烯(纳米碳)作为电池阳极会有效改善该问题,因此钠离子电池成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总体来看,价格受供给影响较大的锂电池将会对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产生重大阻碍,但是相对的钠离子电池则因原材料储量丰富,而有明显的稳定、低廉的成本优势,这对于汽车企业的风险把控非常友好,也能够让更多消费者在购车时更容易选择价格有优势的新能源汽车,而这都会为新能源汽车在大众市场中的普及提供强大的助推力。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