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的席卷之下,一直很淡定的南北大众,电气化的“小宇宙”在2019年彻底被激发了。
前几天,在广州塔的见证下,“遇见新大众”为主题的发布会使得南北大众的“含电量”直线上升,秉持“goTOzero”(走向零排放)的理念,不仅发布了新LOGO,而且庞大的ID.系列纯电家族也已经在路上了。
那么南北大众在电气化的竞争路上谁又将拔得头筹呢?
南北大众电动产品“争奇斗艳”
事实上,一汽-大众先后推出了纯电动高尔夫和纯电动宝来,若仅从综合续航里程和售价来看,纯电·高尔夫和宝来均处于300公里以下的末端梯队,但价格则在400-300公里续航车型的主力价格带当中,是明显的“低续航高价格”车型。
而上汽大众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境地,与高尔夫和宝来有些相似,纯电朗逸也是属于典型的油改电的产品,有着续航里程短、价格高的特点。
为了缓解目前大众新能源市场的尴尬境地,其针对纯电动车型研发了MEB平台,ID车型均基于这一平台打造,其坚持短前后悬的底盘布局形式,驱动形式也以后驱为主,并可兼容自动驾驶、人工智能以及数字生态等最新汽车科技。
其中,上汽大众旗下刚刚发布了一款全新产品——ID3。ID3将包括3种不同续航版本的车型,4种外观颜色以及3种内饰配色。三种续航版本分别为330公里、420公里和550公里,电池载电量分别为:45千瓦时、58千瓦时以及77千瓦时。快充30分钟可以行驶280km,最高时速也达到了160km/h。
而ID.初见则是专为中国打造的纯电动SUV,首款登陆中国市场的国产车型将是一款纯电动紧凑型SUV,预计车型身份将是即将量产的ID.4,将在12个月内国产。
随后上市车型将是ID. ROOMZZ概念车的量产版车型,即一款较大车身尺寸的纯电动SUV。
显然,仅从电动平台的纯电动车来看,上汽大众旗下的ID3似乎率先开启了这场电气化的大门。
MEB工厂同步加速
不可否认,大众在电气化计划中所规划的车辆数量比较多,而且时间也非常紧急,因此电气化的工厂也必须同步才能保证生产。
目前,大众汽车正在将两家德国工厂汉诺威和茨维考改造成电动汽车工厂,而现阶段,大众茨维考工厂仅用于生产ID.3,但伴随第二条生产线的开工,奥迪品牌基于MEB平台衍生的车型,也将投入生产。未来将有6款MEB平台车型,出自茨维考约1700个机器人“手下”。到2022年,大众将会在全球重组8家工厂专门用来生产电动汽车。
而南北大众在华的工厂也将继续同步,上汽大众的安亭工厂、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也都将投产MEB车型,也将加速大众电气化的中国步伐。
其中,上汽大众MEB工厂是大众集团全球首座MEB纯电专属平台工厂,该MEB工厂以后将生产奥迪、大众、斯柯达品牌的纯电动车型,上汽大众的新能源工厂预计在2020年10月正式投产,项目总投入170亿元,占地总面积为40.56万平方米,规划产能达到30万辆。
与此同时,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也将进行电气化改造,南北大众预计将在明年再华形成安亭、佛山两家工厂生产MEB平台电动车的格局,预计产能将达到60万辆。
共同书写“碳中和”日记
事实上,不论是南北大众双方推出的产品亦或是马不停蹄推进的MEB工厂,毫不例外的都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碳中和”。
众所周知,对于“碳中和”,大众早就制定了非常激进的电动化战略目标,大众汽车集团将在未来十年内推70款电动车,在2050年实现完全碳中和。
根据规划,至2020年,大众汽车将基于现有车型推出10款新能源版本。至2023年,大众汽车还将有10款纯电动ID.车型面市。因此,大众汽车计划在2022年前重组全球8家工厂,届时大众集团电动汽车年产能将达到100万辆。
作为大众汽车全新一代创新型电动车,ID.产品系列将由大众全新一代电动汽车平台MEB生产,在大众汽车的未来计划中承担起“碳中和”的重任。
而大众将从ID.系列车型的供应链便开始控制碳排放,比如电池供应商将完全使用绿色电力来完成电池的生产;同时,大众集团还提供以环保为前提的电力生产方式,用因地制宜的方法生产电能,比如利用根据当地特点,利用自然能源生产电能,最大程度上实现碳减排。
毋庸置疑,大众从一个全新的LOGO、全新的战略开始变革,电气化的脚步激进且坚定,而南北大众作为大众集团在华最重要的两个合作伙伴,两兄弟在电动化战略上均与大众集团保持一致。
而当一汽-大众在逐渐补上了SUV这一短板后,上汽大众在豪华车领域的空白也进一步凸显。奥迪在过去多年强劲的盈利贡献能力,以及当下严峻的汽车市场形势,让上汽大众对奥迪项目的需求更加迫切。
作为同一个家族,南北大众两家合资公司存在竞争是必然的,而在电气化这场激烈的赛跑中,作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南北大众谁又会率先“撞线”,得到中国消费者们的青睐?值得期待!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