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外交部和商务部发言人证实,美方已于日前向中方代表团发出邀请、举行新一轮经贸问题磋商,双方正在就有关的细节进行沟通。似乎,中美贸易问题即将迎来新的转机,但鉴于特朗普阴晴不定的商人特性,谈判的目的究竟是“顺坡下驴”,还是“互探口风”,还真不好说。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自主车企对外企供应商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贸易摩擦也触动着车企大佬们的敏感神经,因为对“三大件”的核心技术缺乏把控力,生怕被外企零部件供应商“卡了脖子”,就像之前的中兴一样。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众多车企中,究竟谁将在进一步升级的贸易摩擦(假设)中遭受重创?再开个脑洞:假如中、美、欧、日、韩五大车系全部独立,完全靠本土供应商造车,各大车企的命运又将如何?
目前贸易纠纷对中国车市产生了哪些影响?
好在目前的中美贸易争端仅限于进出口商品,对国内车市的影响也只局限于部分高档进口车以及进口零部件,无非是美国到国内进口车变贵了,倒逼厂商调整产能结构罢了,这对占市场主体的自主车和合资车没有太大影响。毕竟,包括通用、福特、大众、丰田在内,其大部分产品及零部件都是国内工厂组装、产生的。自主车企也都是找外企供应商合作,共同开发零部件,在国内建厂生产,不会干直接进口零部件这么没脑子的事情。
国产的通用9AT
实际上,上汽通用和长安福特的三大件大部分都是国产的,包括福特的EcoBoost 2.0T、通用最新的横置9AT,都是国产货,美国政府是没法卡脖子。当然,也有合资车部分使用是进口零部件,例如,凯迪拉克ATS使用8AT(来自采埃孚),新一代福克斯的1.5T三缸发动机来自福特墨西哥工厂,虽说是美系合资车,而且零部件是进口的,但实际上都不是从美国口岸过来的,老美同样管不着。
我们对外资供应商的依赖度有多大?
这就要说到,我们说双离合变速箱时经常提到的美系零部件供应商——博格华纳,该企业生产的变速箱控制模块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大车企,包括民用双离合的鼻祖——大众DSG(DQ250),此外,博格华纳也跟中发联(上汽、奇瑞、东风、长城等12家自主车企)合作开发适合自主车的双离合变速箱,不吹不黑,现役国产双离合汽车兴起,博格华纳是主要推手之一。(另一个是格特拉克,来自德国,但被麦格纳收购,来自加拿大。)
事情如果发展到这一步,就难免要伤筋动骨了,假如像博格华纳这样的美系独资工厂迫于国内压力开始打退堂鼓,甚至撤资,那很多合资、自主车可能会面临变速箱、增压器供应的断档,但大众不会,现役的DQ200变速箱是德国Luk提供的双离合模块,跟博格华纳已经分道扬镳。
美国国会扯皮现场
当然,发展到这一步的可能性不大,美国的政治体系,商人和政府并不是一条心,在事情恶化到这一步之前,国会可能处于各方面考量,相互扯皮,最终不了了之。这一点,跟国内集中力量干大事的执行力和抗压力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很多人说,贸易战我们会赢的主要原因,我们赢的不是资源,而是决心。
各大车系抗压力分析:
最后开个脑洞,假如美、欧、日、韩、中五大车系全部相互独立,完全靠本土供应商造车,谁会做得最好呢?
欧美汽车产业链融合彻底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全球主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说起。美系和欧系的供应商相互融合比较彻底,包括德国的博世、大陆、采埃孚,加拿大的麦格纳、美国的德尔福、博格华纳,其工厂都是遍布全球,零部件供应是不挑车企出生的,只要你出得起钱,我都给供货。这种模式其实对国内车市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同是,人家是强强联合,而我们只是技术上的乙方。
欧美供应商只谈生意不谈“交情”
这意味着,假如全球车系独立,西方的供应商大佬将和车企(主机厂)一样遭受冲击,但并不影响整个企业的运营,毕竟其欧美都有完整的供应商体系,市场也足够广阔,完全使用本土零部件、只在国内卖也能过日子。
日韩系汽车产业链独立性强
日韩的供应商体系跟欧美有很大不同,供应商巨头实际都是对应厂商集团控股的企业,例如丰田旗下的爱信精机和电装,现代集团的摩比斯,本田、日产、马自达虽然体量上相对小一点,但也有独立开发生产“三大件”的能力。
电装/爱信都是丰田控股
因为其供应体系是所有车企中独立性最强的,所以面对“卡脖子”的抗压力也最强,说白了就是不愁造不出车。但是,像韩系/日系这种基本靠出口和外地工厂的企业,一旦被限制进出口,营运上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或许正是这种危机意识,造就了日韩汽车产业链的独立性。
自主车产业链,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说到这我们都能明白,压根没啥像样的供应商的“中系车”,其抗压力是五大车系中最弱的,唯一能进前10的供应商(延锋)还是个做内饰和车机系统的。换句话说,如果外企供应商全部撤走,将阉割自主车企的所有发展潜力,像比亚迪、长安、吉利这种相对独立或者话语权够大的还好,长城、上汽这种和外企“亲密无间”的企业,能不能造出像样的车子都是个问题。
VV7三大件大量依靠外资企业
当然了,贸易纠纷的影响预计将永远止步进出口商品,就目前相对稳定的国际局势,后面两种情况是完全没可能发生的,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与外企的深度合作将成为新常态,老美的多次挑事无非是想借着此次风波缓解逆差、再赚赚汇率,中外企业的重度撕破脸只会发展在一种背景下——“三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