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解放卡车迎来了甲子之年,再到2017年7月15日解放J6上市10周年暨第70万辆J6卡车下线的传奇里程碑,一汽解放先后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向媒体展示了发动机、变速箱、车桥和生产基地。在解放J6上市十周年之际,运输人记者有幸采访到了一汽解放的几位技术大咖来听他们谈谈一汽解放的自主实力。
一汽技术中心副主任兼解放公司副总经理 朱启昕
“解放的技术自主之路,可以用充满艰辛来形容。在解放J6开发之际,从8吨到40吨车型,开创了国内汽车技术开发史上的先河。”
10年前,解放J6作为中国首款高端自主重卡隆重下线,开创了中国高端重卡新时代。十年后,朱启昕对那段“艰苦而快乐”的岁月亦是感慨万千。“解放J6所取得的成功意义非凡,解放的技术自主之路,可以用充满艰辛来形容。在解放J6开发之际,从8吨到40吨车型,开创了国内汽车技术开发史上的先河,将牵引到载货、自卸、专用车等二十几个系列共同规划。这是个最伟大的决策,通过系列规划来建设产品平台,从而高效整合了各个车型的零部件品类,为解放今天的产品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统计,解放J6平台的产品零部件的通用化程度高达87%。
朱启昕将解放J6的成功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解放J6采用了5项先进的产品研发方法,包括大规模同步工程的研发方式、模块化的设计方式、“三代样车验证”的研发流程、批量试制驾驶室的柔性制造技术和全面应用并整合现代仿真分析等;其次,解放J6采用了包括发动机、发动机附件系统、底盘、驾驶室、电气、新工艺、新材料等39项先进的产品研发技术;第三,通过先进的试验方法,进行大量、充分的试验验证,以保证产品安全、可靠、节油、舒适的关键。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 钱恒荣
“我们要用实践证明:中国能够做高端产品;中国制造绝对不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
对柴油机企业来说,产品质量与技术是根基。锡柴作为解放的下属企业,坚持做解放事业的推动者,并努力发挥动力总成对整车的引领作用。书记钱恒荣亲自带领质量技术团队,总结了锡柴几十年卡车柴油发动机制造经验,汇集成350多个质量标准,建立了质量技术、质量管理和质量工作三大标准体系。
创新是企业焕发生机的源泉,钱恒荣说,“一汽锡柴到2025年要实现从学习型向创新型企业的转变。为此,2013年企业专门成立了技术创新管理委员会,对技术创新项目在政策上给予充分支持,项目通过审批就有5万元奖励。”仅2016年,一汽锡柴就有73件专利和专利申请获得一汽集团嘉奖,其中“一种顶置式凸轮轴缸盖总成的装配工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二等奖,该发明专利项目实施后,将整条缸盖的自动化率提升了60%。
近年来,锡柴的企业质量指标每年都有新变化,每次变化都是一次新的进步。钱恒荣介绍道:“在2016年,我们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大功率、长换油、长三包重新定义重卡柴油机行业质保标准,进一步增强了锡柴重卡柴油机的市场引领优势。”
在一汽总体战略思想的指导之下,一汽锡柴还积极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动力源泉”,钱恒荣说,“一汽在俄罗斯、南非等多个国家建立的工厂,整车全部采用锡柴发动机;配装锡柴机的发电机组、农业机械等非道路产品也在西欧和东南亚等地区广受欢迎。未来,锡柴海外市场战略的目标还要向美国等高端市场进军,要用实践证明:中国能够做高端产品;中国制造绝对不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
道依茨一汽大柴第一副总经理 何毅
“我们公司从产品研发、质量保证体系、产品制造体系到其他管理体系建设,都经历了全新的磨练和打造。”
2017年,是解放J6下线的第十年,也是道依茨一汽大柴与解放J6共行十载风雨路的见证。据统计,道依茨一汽大柴为一汽解放先后提供了近13万到14万台发动机。道依茨一汽大柴第一副总经理何毅表示,“我们公司从产品研发、质量保证体系、产品制造体系到其他管理体系建设,都经历了全新的磨练和打造。”
作为合资企业,道依茨一汽大柴实施了“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分别在采购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技术来源国际化、市场服务国际化方面实现突破。不仅如此,为了满足国家排放法规的快速升级及市场对产品多元化的需求,道依茨大柴对自主技术的开发极为重视。在电控技术、ECU、自主后处理、标定技术、本机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与升级。
据介绍,道依茨一汽大柴拥有占地10000平方米的研发实验室,拥有发动机试验台架23个,并建设了噪音实验室和全天候实验室,可模拟高低温、高海拔等环境适应性应用分析。拥有EFS试验台、调速器试验台等设备为柴油机各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开发提供全方位测试保,还可以自主全面进行发动机国五、国六排放检测、振动噪声分析。
一汽解放变速箱分公司 夏忠发
“变速箱领域要实现自动化,这是一汽解放产品智能化的基础。”
“我们自2007年和伊顿回购了股权后便开始自主生产,主要定位是发挥核心竞争力,助力解放生产。”一汽解放变速箱分公司总经理夏忠发说,10年来,一汽解放产品的成功离不开变速箱分公司的努力,“这些年来,我们开发和发展重型产品,从最早开发的10挡变速箱、到12挡变速箱,再到今天的轻量化,都是根据一汽解放的需求来做。”经过一汽解放变速箱分公司的不懈努力,如今变速箱生产线已经形成了轻型、中型、重型三个大系列生产线。
夏忠发对运输人记者表示,仅在解放J6平台,变速箱分公司产品的配套占比已经达到了95%以上,“仅有的例外是解放J6F系列,我们只有一个马力段没有匹配完成。如果算上解放J5产品的话,变速箱与解放的配套为70%多。”
为了保障质量,一汽解放变速箱分公司一直致力于国际化,“今后发展的方向必然是长寿命,国际上B10寿命都可以达到150万以上,整车要达到这个水平,三大总成一定也要达到相应的标准。”夏忠发介绍道,2017年,变速箱分公司推出了2300N·m的产品已经达到预期目标,对标国际品牌卡车。不仅如此,解放变速箱的使用寿命还会进一步延长,在国内市场具有强大竞争力。
随着轻量化项目的实施,一汽解放变速箱分公司新生线也配套建设完毕,制造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轻量化有一个重要的指标,重量越轻,传导力量越大,变速箱的水平就越高。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努力让解放车型可以配备重、中、轻型的变速箱。”解放领航版提出了20万公里的长换油策略,夏忠发透露在前期经过了大量的验证,对变速箱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变速箱必须跑足20万公里,乃至超过这个里程数才算合格。
工业4.0时代已经悄然而至,一汽解放变速箱分公司也逐渐意识到,“智能化”是趋势。“变速箱领域要实现自动化,这是一汽解放产品智能化的基础。智能变速箱(AMT)比手动变速箱更加经济节油、效率大幅度提高,未来一定会广泛运用。我们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经过严格的测试,是目前国内效率最高的变速箱。”
一汽解放车桥分公司 刘春伟
“解放车桥核心零部件自制率较高的优势,确保了解放整车持续增量高产,不断刷新着产量纪录。”
作为解放整车的核心动力总成之一,车桥总成为整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更是“撑起了”一汽解放的 “脊梁”。一汽车桥分公司总经理刘春伟近日接受了运输人记者采访,讲述了“中华第一桥”的铸造之路。'
一汽解放车桥分公司于2003年3月28日组建,它开启了一汽解放车桥自主生产、规模化的经营之路。经过十余年已投资近15亿元人民币进行工厂的持续发展改造,形成日产2500支前中后桥的生产能力。
同时,一汽解放J6系列产品不断升级和细分,车桥总成也进行了同步适应开发。刘春伟对运输人记者介绍道:“解放车桥核心零部件自制率较高的优势,确保了解放整车持续增量高产,不断刷新着产量纪录。经过持续多年的产品平台梳理和模块化设计开发,现在已形成了完整、优化的23个轻、中、重驱动桥和转向桥产品平台,满足了解放J6全系列车型的需求。”
自2016年新GB1589实施后,一汽解放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推出了轻量化系列产品。一汽解放前瞻性地开发了378贯通桥和轻量化版300轮减桥,经过升级后的车桥产品,在可靠性、轻量化、效率、换油周期等方面的性能也得到大幅提升。
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车桥分公司亦是不遗余力,“在制造技术方面,我们正在深入开展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技术研究,随着重要改造项目、技措和质措项目的推进,车桥产品在制造过程、质量保证、生产效率方面获得了较大提升。”
如今一汽解放车桥分公司生产的产品,可靠性、噪声、清洁度、密封等性能得到了大幅改善和提高,为桥总成10万公里换油提供技术保障,为解放整车增量提供质量保障。
刘春伟介绍道,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一汽解放车桥公司在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的制造技术也在研究、策划、实施落地当中。目前一汽解放车桥的数字化减速器总成装配线、智能化桥壳冲压焊接线及前轴加工设备等都在安装调试中,将为后续解放车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也必将为解放J6持续领航及解放J7产品提供强力的支撑。同时,解放车桥还将进一步策划生产地、生产线布局来提升产能效率。
十年磨一剑,解放J6经过十年历练,以出色的销量表现验证了一汽解放的自主技术实力。作为制约着卡车整车制造水平和产能的重要因素,一汽解放无论是发动机,还是变速箱和车桥方面,均实现了自主生产,让一汽解放成为了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事业的排头兵。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汽车经纬网》www.qichejingw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