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份,造车新势力继续高歌猛进,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哪吒五大巨头全部实现月销过万。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大浪淘沙剩下的,绝大多数的造车新势力已经跌入尘埃,威马汽车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Apollo智慧出行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正式宣布终止收购威马汽车子公司的协议,随后这个消息得到威马汽车官方确认。这一次收购行动失败之后,威马汽车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威马汽车为何热衷于资本市场?
Apollo智慧出行集团有限公司与威马汽车的这个交易,源于2023年年初,当时该公司发布公告,拟以20.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威马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威马原本就是该公司的股东之一,这笔交易如果完成,威马将持有其68%以上的股份,从而通过资本操作实现借壳上市。
现在尘埃落定,这项交易终止。其实这不是威马汽车第一次寻求上市。2020年威马汽车申请登陆科创板,2022年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但这两次行动均宣告失败,加上这一次已经是第三次。
威马汽车之所以热衷于资本市场,是因为它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威马曾经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的一线厂商,2019年销量就达到了1.29万辆,这个数字仅次于当时的蔚来汽车,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随后威马的销量继续增长,2021年提升至4.4万辆。
不过这个时候,威马的销量已经明显低于蔚来、理想等一线厂商。
与此同时,2021年威马汽车连续出现多起自燃事件,给品牌信誉带来沉重打击。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时消费者对电动汽车还很不认可,这些负面消息给威马带来了致命伤,2022年威马汽车交付量已经只剩下了2.9万辆,彻底被边缘化。
在销量振兴无望的情况下,威马汽车只有借助于资本市场。与蔚来、理想、小鹏一样,威马汽车也是在各路资本的扶持之下成长起来的,百度、腾讯都是其投资人,但威马汽车的销量在巅峰期突然滑落,让各路资本失去信心,它只有通过上市才能够获得新的融资渠道。
双线溃败 威马汽车还能抢救吗?
对威马这样的造车新势力来说,要想长期生存,有两条线必须要抓住。一是销量,二是财务状况,只有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够站稳脚跟,很不幸的是,威马汽车属于双线溃败。
首先是亏损问题,到目前为止,威马汽车的融资额度已经超过350亿元,而在销量最巅峰的2019-2021年之间,威马汽车的累计亏损就达到了174亿元。销量巅峰期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销量暴跌时的情况了。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威马汽车开始爆出欠薪裁员、工厂停工、拖欠供应商货款、创始人沈晖被禁止高消费等各种负面新闻,可以说是一片乱象。对这样一家小型厂商来说,这样代表着公司内部动荡、资金链断裂的负面消息,显然是一种巨大打击。
从客观角度来说,亏损未必一定代表着危机。就在8月底,蔚来汽车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单季度亏损额达到了惊人的60.56亿元,但外界对蔚来汽车的生存并没有多少担忧,因为蔚来汽车最近两个月的销量已经在2万辆左右,上升势头很猛。
同时,小鹏、零跑、哪吒也是常年亏损,但它们的销量表现稳健,因此也不存在生存危机。
但威马汽车却不一样,到目前为止,威马汽车在售车型一共有3款,其中主力车型威马EX5在2022年9月份以来就已经不再更新,威马W6的最后更新时间更是在2021年4月份。
与销量下滑同时出现的,还有经销商网络的崩溃。
亏损未必不能拯救,新能源汽车本来就是新生事物,投资者对亏损是有心理预期的,但如果销量和经销商网络也跟着一起崩盘,甚至连推出新车都变得困难,那就意味着重大的危机。就目前情况来说,威马汽车似乎并没有“凉透”,但所剩的生机已经不多。
能带来什么启示?
威马汽车3年内从巅峰滑落,到现在濒临破产,能给人们带来不少启示。
首先要注意的是,一家新能源厂商必须要有一定的特色,不然便很难持久。目前新势力中的头部厂商中,理想是增程式电动的集大成者,而且抓住了“高端家庭用户”这个消费群体。
蔚来汽车有换电模式,还有逐渐获得认可的高端定位;小鹏汽车则以智能化见长,同时还有明显的年轻化色彩。相比之下,威马汽车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
其次,融资在很多时候都是饮鸩止渴,威马汽车融资而来的钱并没有用来提升产品性能,反而出现了大面积的自燃事件。融资只是活下去的一个前提条件,但汽车厂商最终是要靠产品说话的。这一点,值得所有新能源厂商注意。
中国汽车市场向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威马这样的失意者,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但能否吸取威马汽车的教训,让自己留在主流市场之内,就要看新能源厂商自己的造化了。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