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造车业务又失去三员大将。
近日,据彭博社报道,近日离职的三位工程师分别是雷达系统总工程师埃里克·罗杰斯(Eric Rogers)、电池团队工程经理埃里克斯·克拉布特(Alex Clarabut)和硬件工程经理史蒂芬·斯皮特里(Steven Spiteri)。
此前,从今年9月到12月初,苹果汽车项目负责人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苹果全球电池主管安顺浩(Soonho Ahn)、汽车工程总监迈克尔·施威库奇(Michael Schwekutsch)也先后离开苹果。
从苹果近几年的造车动作来看,虽谈不上进展顺利,但也磕磕绊绊地在进行着。
2021年,苹果的造车“绯闻”对象更是传遍了整个汽车圈,就在人们以为苹果牌汽车要有实质性进展时,其内部却传出了多位高管离职的消息。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苹果汽车项目已经流失了至少9名重要成员。
关键人才纷纷逃离,这不禁让人怀疑,苹果造车还能成吗?
苹果造车慢,那就离开苹果去造车
苹果的“泰坦”计划与其成员们,似乎迎来了属于他们的七年之痒。而从今年离职的多位高管及工程师的去向来看,几乎都转身投向了其他的造车公司。
近期离职的汽车工程总监迈克尔·施威库奇选择加入了空中出租车初创企业Archer Aviation,担任高级副总裁。跟随他一同前往的还有电池团队工程经理埃里克斯·克拉布特和硬件工程经理史蒂芬·斯皮特里。
雷达系统总工程师埃里克·罗杰斯则是加入了另外一家飞行出租车初创企业Joby Aviation。据外媒报道,还有一些苹果汽车项目的员工加入了另一家新造车公司Rivian。
离职热潮下,随着不同阵营的造车进展加快,吸引这些汽车人的也不止初创企业,还有传统车企。
今年9月,苹果汽车项目的负责人道格·菲尔德跳槽到福特公司,担任首席先进技术与嵌入式系统官。而就在11月低,苹果全球电池主管安顺浩也加入了大众汽车PowerCo部门担任首席技术官,负责电动汽车的电池研发。
值得注意的是,道格·菲尔德是苹果汽车“泰坦”计划设立以来,离职的第四位项目负责人。
今年上半年,其他三位高管离职后也与新公司无缝衔接。曾领导苹果汽车相关机器人研究团队的戴夫·斯科特(Dave Scott),加入了医疗保健公司Hyperfine任首席执行官。
在今年2月离职的前自动驾驶汽车安全与监管团队负责人杰米·韦多(Jaime Waydo)加入初创企业Cavnue任首席技术官。另一位自动驾驶汽车资深高管本杰明·里昂(Benjamin Lyon)也被火箭初创公司Astra挖角,担任首席工程师。
从苹果造车今年的一系列动作来看,这也让人怀疑接连不断的人才流失是否与苹果造车进展过慢有关。
今年,苹果先后与现代、起亚等多家车企传出可能联手造车的消息,并与宁德时代、比亚迪、LG、SK等企业还就电池零部件供应问题进行谈判。
但除了今年8月份,宣布投入4万亿韩元(约231亿元人民币),正式与现代达成合作,共同研发一款电动车型外,其他谈判均没有了下文。宁德时代、比亚迪更是直接拒绝苹果要求其在美国建厂的要求。
在项目内部,不论是2016年被返聘的前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鲍勃·曼斯菲尔德,还是从特斯拉被重新挖回的道格·菲尔德,两位项目负责人都曾对外宣称,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是项目核心,而“垂直整合”理念下的造车计划需要被暂时搁置。
但苹果不断向外扩展,寻求合作的一系列动作都表明,“泰坦”从未也不会放弃全栈自研的独立造车计划。据FT报道,多位已经离开泰坦计划的员工表示,苹果还没有选择一条明确的前进道路。
如果事实真的如此,那么没有清晰的目标和愿景,纵然市场对苹果造车抱有热切期待,但满腔的斗志,也会在漫长的摸索中渐渐被磨去锋芒。而如今的美国电动车市场,似乎给了这些造车人才更大的想象空间。
近期施威库奇、罗杰斯等人跳槽加入的Archer和Joby都在2月份完成上市。下半年,两家电动汽车初创企业Lucid Motors和Rivian Automotive也先后上市,并且其市值一路飙涨。其中Rivian市值更是一度赶超福特、通用,在美国的电动车市场里引发了一轮寻找下一个特斯拉的狂欢。
老牌巨头们也都加快自身向电动化转型进程。大众千亿美元投资电动汽车新兴技术;福特推出的Mustang Mache-E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通用汽车也计划在2025年前推出30款电动车型。
当美国的新造车浪潮如火如荼,新机会不断涌现,或许也给了其他高管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间。
Apple Car还能造出来吗?
“泰坦”计划节奏虽慢,但也并非寸步不前。
在关键人才的离职潮里,也有新鲜血液加入苹果造车。苹果不仅一举挖来了特斯拉前自动辅助驾驶系统 Autopilot总裁克里斯托弗·摩尔(Christopher Moore),还有前宝马电动汽车部门副总裁乌瑞克·克兰茨(Ulrich Kranz)和前保时捷高管曼弗雷德·哈尔(Manfred Harrer)。
与此同时,苹果还调任此前一直负责智能手表和健康项目的凯文·林奇(Kevin Lynch)接手“泰坦”计划。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林奇从未有过汽车行业从业经验,有消息称,此举在内部还引发了一部分员工的质疑。
可以肯定的是,过去几年里,苹果汽车项目的高管频繁变动已经在行业里司空见惯,而发展一波三折的“泰坦”计划也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失而搁浅。
《火星人马斯克》作者、公路飞行咨询创始人一苒认为,“泰坦”项目组的人员流失并不会对整个造车计划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特斯拉创始董事,Zoox前董事会成员劳里·尤勒也表示,尽管出现了动荡,但现在认为苹果长达七年的汽车制造计划已经失败还为时过早。
12月初,有消息称苹果汽车所需的自动驾驶芯片研发工作已基本完成,近期苹果也正在与半导体设计制造公司台积电展开合作,开发一种半自动驾驶汽车,并在美生产Apple Car芯片。
但也有消息称,苹果仍在独立制造整车,或为其他汽车生产商设计自动驾驶系统之间犹豫。
此外,截止11月,苹果汽车也获得了多项专利,分别是汽车外部照明技术、车内照明技术以及多个涉及自动驾驶世界传感器、悬挂系统和交通通知的专利。
但不可否认的是,距离第一辆无方向盘、无脚踏板,L4级别自动驾驶的Apple Car问世还有一段距离。
据苹果汽车提交的自动驾驶测试报告显示,2020年苹果汽车去年行驶了1.9万英里的自动驾驶里程,而Waymo汽车(Alphabet自动驾驶项目)在同年完成了63万英里的里程。Waymo车辆在测试期间平均行驶约3万英里的自动驾驶里程,相比之下,苹果汽车这一数据统计仅为145英里。
虽然芯片进展利好消息不断,但自动驾驶测试差强人意,加上上下游供应链合作进展迟缓,以及人员的不断流失,也让多方人士和机构对苹果汽车的未来表示质疑。
对此,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跟我视驾高级副总裁兰河认为,不论是从测试里程,还是自动驾驶大环境来看,苹果汽车的推出都还时机未到,“从经营角度来讲,先主攻自动驾驶系统及辅助自动驾驶系统,进行适配并向其他车企提供解决方案是更加合理的。”
伯恩斯坦分析师阿恩特·埃林霍斯特则表示,自己并未看出苹果的优势在哪里。其认为,“在一个赚钱极其困难的市场中没有优势,并不是一件好事。”
高盛也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即便是在乐观情况下,苹果在利润率较低的汽车业务上盈利的潜力也微乎其微。“苹果更可能会走Apple TV的老路,成为电动汽车市场的服务供应商,而不是从零开始打造一款低利润率的汽车。”
七年过去了,或许对于当前的苹果来说,在汽车行业中有两条路可以选择:选择推出一款全栈自研的自动驾驶汽车,或者投身于自动驾驶芯片的量产,并向行业提供适配不同车型的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
在一苒看来,苹果要运用好自身在软硬件和品牌效应方面的优势,在2025年之前,推出一款半自动驾驶,而不是完全自动驾驶汽车,才能保证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从当前的竞争环境来看,即便市场都对苹果汽车抱有期待,但它或许也需要再快一点。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