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动力技术无疑是核心技术之一。长城汽车做好当下、放眼未来,布局了高效燃油动力技术、混合动力技术、纯电动技术以及氢燃料电池技术等四条动力技术路线。
其中,混动技术由于合资品牌的专利垄断,可谓极为艰难的一条技术路线。面对技术垄断,长城汽车从“0”起步,历经三年时间,成功研发出柠檬混动DHT,率先打破合资技术垄断。并且很快,柠檬混动DHT将由WEY品牌旗下车型首搭与消费者见面。
长城汽车柠檬混动DHT全球首发
被技术专利垄断的混动市场
上世纪90年代,某国外品牌推出首款混合动力车型,并随即通过专利保护实现了技术垄断。二十余年间,鲜有品牌能够绕过其专利封锁,与之在混动市场一较高下。
近些年来,中国市场不乏混动车型问世,但几乎都是PHEV车型,没有HEV车型。表面来看,PHEV与HEV车型似乎只是电池容量不同,并多了一个充电接口而已。但正是由于能够外接充电,PHEV的“混动”就有了很大的“空间”。
柠檬混动DHT发布会上 长城汽车研发副总裁单红艳与行业专家探讨混动技术
混动,自诞生之初,便是为了让汽车能够最大化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提高整体效能。HEV车型通过功率分流节或其他方式让发动机时刻保持在最佳效率区间,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这就需要一套极为复杂的技术架构及混动策略让“油”与“电”真正的有机混合在一起。真正能够实现节能的混动系统一定是在拥有HEV的基础上,再去发展PHEV。这,便是混动技术被垄断的真正原因。
长城汽车柠檬混动DHT打破合资混动技术垄断
沉心研发 长城汽车率先突破混动技术垄断
2018年,长城汽车正式启动柠檬混动DHT技术的研发。2020年10月,由工信部指导并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指出,未来15年传统汽车要全面混动化。将在国内市场一直不温不火的混动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其成为国家级重要发展战略技术路线。
几乎在《技术路线图2.0》发布的同时,长城汽车柠檬混动DHT业已成型,199项技术专利、80项核心技术专利、全部独立自主设计与研发、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长城汽车成功打破国外品牌在混动技术上的垄断。
其实,在长城汽车柠檬混动DHT的研发过程中,混动行业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手握混动技术专利的合资品牌宣布无偿开放混动技术专利。但是,开放专利并不意味着垄断的消失。只不过由一道真实的专利壁垒变成了一道无形的墙。这道墙将存在于每个授权使用其混动技术的品牌的技术根基中,存在于每个消费者的心理。所以,真正突破技术垄断,需要独立自主研发,将技术真正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柠檬混动DHT”核心零部件 高集成混动DHT变速器
2020年12月15日,柠檬混动DHT正式发布,长城汽车成为首个突破混动技术壁垒的中国汽车品牌,同时也成为最快响应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技术路线图2.0》的品牌;次日,柠檬混动DHT生产线第一台变速器总成正式生产下线;2021年1月20日,首款搭载柠檬混动DHT的车型PT下线;3月,搭载柠檬混动DHT的车型即将迎来SOP量产。
长城汽车首台DHT变速器总成生产线下线
经过持续不断的技术突破和产品测测试,长城汽车完成了混动技术从无到有到领先,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的飞速发展。速度虽快,但长城汽车坚持稳扎稳打:80项电机试验、37项总成试验、8大项整车试验、400循环耐久试验(等同于整车30万公里寿命)以及远超行业标准的2倍于400循环的整车耐久验证。长城汽车柠檬混动DHT以成熟稳定的技术品质正式与世界见面。
不止打破垄断 更要实现超越
长城汽车柠檬混动DHT作为混动领域的后浪,是一套真正实现“油”“电”混合的高集成度油电混合系统;同时拥有HEV和PHEV两种架构,在“混动”的基础上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拥有“1.5L +DHT100”、“1.5T +DHT130”和 “1.5T +DHT130+P4” 三种不同规格动力总成,能够实现对A/B/C多级别车型,以及“效能”、“性能”以及“性能+”产品取向的全覆盖。简单来讲即可概括为“1-2-3”。
柠檬混动DHT在汲取前辈们技术优势的基础上,针对消费者在日常用车场景中的种种痛点,做了大幅的改进与提升。面对传统混动车型消费者用车生活中高速巡航油耗偏高、且高速爬坡或高速超车动力不足等痛点。柠檬混动DHT通过精准的电控手段,给发动机带来更大的高效工作范围,在中高速时更多场景下实现了整体效能最高的发动机直驱,配合驱动/发电电机共同构成“三擎/四擎”,实现高速行驶状态下性能与能效的全面提升,加上混动车型在低速时的节能、动力响应迅速等传统优势,柠檬混动DHT最终实现了在全速域、全场景下的高效能与高性能,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对混动车型的需求。
柠檬混动DHT车型试驾
面对合资品牌的技术垄断,长城汽车沉心静气,扎实钻研技术,不仅打破混动技术壁垒。还通过对柠檬混动DHT的研发,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自主控制,既保证消费者享受到全球大分工带来的技术分工和成本效益红利,又避免在关键技术上被外部卡脖子,保障技术研发迭代更新和可持续发展,将中国品牌混动技术、中国混动产业链推上世界混动领域前沿。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