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关注 > 吉利重组力帆 难受的是长安

吉利重组力帆 难受的是长安

2020-10-19 09:05:58

  本周力帆上了汽车圈热门新闻,因为力帆控股及公司实际控制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进行立案调查,这让原本已经走向破产边缘的力帆更加雪上加霜。

  今年8月力帆股份发布消息,将向市场进行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两个月后的10月9日,招募重整投资人的信息得以披露,为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换句话说,重组力帆背后的力量就是地方政府和吉利。

吉利重组力帆 难受的是长安

  力帆揭开了重整大幕,然而出现在最醒目位置的却是吉利。回首过去几十年,吉利和力帆这两个企业在初期的资本属性、从摩托车到轿车发展路径都如出一辙,但时过境迁,如今却走到了截然不同的境地,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是的,这一消息让自2018年到今年6月吉利参与重组、收购力帆的传言得以官方证实。虽然之前也有吉利内部人士向《汽车公社》表示,吉利力帆的事儿在谈,但还没有最终结果。吉利不承认也正常,毕竟还未达成最终的协议,一方面是力帆近几个月以来股价的飞升,或许给吉利最终的收购出价带来一些压力;另一方面一些债务问题的变数等,重庆当局与吉利之间一些利益的博弈和权衡,使得这场收购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

吉利重组力帆 难受的是长安

  作为自主品牌破产倒闭的典型案例,外加自主头部车企吉利参与其中,让这个新闻多了一些意外的可能。比如吉利真的要把力帆救活吗?背后会有哪些多方的博弈?吉利进军重庆的真正目的和规划是什么?作为长安的大本营,为什么是吉利参与重组力帆而不是长安汽车?如果吉利顺利在重庆建厂投产,那么意味着吉利已经准备在长安的老巢大展身手,未来这自主两强的竞争格局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信未来上述提到的和没提到的一些问题,都将随着力帆的破产和吉利在重庆的落地,而变得非常有意思。

力帆翻车,吉利得利

  毫无疑问,力帆翻车是迟早的事儿,它也是上一轮重庆这座底特律般的城市从疯狂到衰落最直接的写照。是的,靠模仿,没有核心技术,盘踞在低端市场,不注重产品质量和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力帆最终自食其果。

  今年上半年,力帆的净利润为-25.95亿元,同比大跌173.99%。总资产约为169.6亿,净资产仅剩1.06亿人民币,同比大跌96.12%,负债高达167.7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高达98.87%。力帆这辆车,翻了!

吉利重组力帆 难受的是长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力帆股份的危机早已显现。2016年力帆股份的财报就显示,其扣非之后的净利润首次出现了2.61亿元的亏损,这也意味着从2016年开始,力帆股份的主营业务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到2018年全年,力帆的扣非利润亏损继续扩大至-21.5亿元,2019年扣非利润继续翻倍亏损至-44亿元。2019年力帆汽车营收为74.5亿元,同比下跌32.36%,实现营收两连降,归属利润更是近几年来的首次亏损,达到-46.8亿元。

  一方面是入不敷出的财务数据,另一方面力帆的债务逐步高企,愈加糟糕的财务数字,将这家最早的民营上市车企推向了生死边缘。据今年8月的公告显示,力帆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涉及金额50.37亿元。而到2020年9月18日,已有62家债权人向力帆控股管理人申报债权,申报金额高达68.95亿元。

吉利重组力帆 难受的是长安

  从各个层面来看,力帆股份早已住进了ICU,但是作为一家民营车企,而且摩托车业务还具有一定竞争力,甚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知名度,无论是本身和重庆地方政府也不愿意看到力帆就这样轰然倒塌,毕竟力帆背后还有如产业发展、就业、纳税等系列问题,再难也要抢救一下。于是,吉利成为第一人选,无疑这背后有政府层面的推动。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吉利倘若收购力帆,那么利好的究竟是什么?分析来看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力帆股份上市公司的壳,这是非常珍贵的资源,毕竟吉利控股旗下拥有好几个子集团,可以提前为进军资本市场铺路。

吉利重组力帆 难受的是长安

  另一方面就是力帆摩托车业务,这部分与吉利目前所控股的钱江摩托有业务重合,有望做大做强。当然基地和工厂的接手以扩充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多个汽车品牌的产能,布局各个区域市场,是再常规不过的操作了。

  早在2018年,李书福就曾公开表示,正寻找机会积极筹备项目落地重庆,这也拉开了吉利进军重庆的序幕,也正是这个时候,业界传出吉利接盘力帆的信息。而今年以来,吉利与两江新区合作密集落地,吉利控股集团的盛宝(中国)金融科技项目、吉利高端新能源整车(重庆)生产基地项目、吉利科技智能换电站、吉利工业互联网全球总部项目陆续落地两江新区,正是吉利加紧在重庆和西南地区布局的真实写照。

吉利重组力帆 难受的是长安

  有消息称,吉利汽车整车项目将在力帆鸳鸯工厂的基地上建设而成,这座力帆的工厂在2018年时被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收储。而就在最近,吉利已经开始在重庆招聘研发人员,重庆项目建设正从各个层面有序开展,且步伐越来越快。

谁的阳谋?

  对吉利而言,重庆的落子,将成为吉利在重庆的首个生产基地。知情人士透露,吉利落地重庆的高端新能源项目可能是极星,不仅是CMA架构,吉利的SEA浩瀚架构工厂也有望落地重庆,以推动当地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不仅是吉利的责任,更是当地政府发展汽车产业的重要任务。

  为什么这么说?实际上从重庆当政人与吉利李书福的关系来看,就能明白为什么吉利能够有机会落地重庆。毕竟从重庆政府执掌于杭州、宁波、贵州等地的履历来看,吉利的基地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吉利能获得更多市场的机会,更靠近消费者也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比如与政府一同接盘力帆,在拿到市场机会的前提下,承担部分债务、产业转型升级、就业、税收任务等等。

吉利重组力帆 难受的是长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重庆本土已经有巨头车企长安,而且今年以来长安汽车的势头相当不错,作为央企,为什么是民营企业吉利参与重组力帆,而不是长安呢?“引进吉利另一层意思可能是为了制衡,同时强强正面、近距离的对抗,也有利于激发重庆汽车市场的活力,”上述消息人士表示,长安是央企,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和自主权,且在重庆一家独大,甚至在一些重要决定上,长安不会完全顾及重庆当局的利益。

  另一层面,吉利虽然是自主巨头,但是在西南市场和重庆市场,吉利与长安的竞争并不占优势。从销售数量及份额情况来看,吉利的主要销售省份为河南、浙江、四川、广东、江苏、山东等地。今年8月,长安汽车在西南地区的销量达到1.94万辆,位居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的位置,而吉利汽车的销量数据为1.37万辆,位居自主品牌销量第二。如果聚焦在重庆单一市场,8月份长安汽车的销量是吉利的3倍,作为自主第一,吉利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吉利重组力帆 难受的是长安

  所以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年以来重庆西南大区的营销活动非常丰富,这正是吉利与长安正面竞争的地方。毫无疑问,吉利若是成功重组了力帆,且顺利在重庆建厂投产,那么最难受的将是长安汽车。毕竟今年长安汽车势头的攀升,与过去吉利疯长的战略是一致的——都是在主流市场强化产品力优势。

  下一步,吉利重庆基地将与四川成都工厂协力扩大吉利在西南地区的市场份额,作为西部汽车中心,重庆与成都在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两大国家发展战略之下拥有着的潜力。最近国家层面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将成渝地区打造成中国城市群第四极,成为全国新的增长极,这对车企而言更是绝佳的发展机会。

吉利重组力帆 难受的是长安

  实际上,为了在市场地位和份额上取得突破,建设工厂和经销网络,完善零部件供应体系,缩短汽车生产到交付用户中间的时间,覆盖更多待开发区域,是许多主机厂会采取的方案,这背后不仅是物流运输成本节省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突破市场,在当地打造品牌知名度的重要一环。

  之前吉利为了覆盖华东市场,它在浙江、山东建立路桥厂房、宁波/慈溪厂房、春晓厂房、临海、大江东和杭州湾厂房等;面向华中市场,它在湖南、湖北设立湘潭工厂和武汉工厂,同时在今年又与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沙市人民政府在长沙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托管猎豹汽车长沙工厂,即是取道深入中西部市场。而吉利在西部地区有宝鸡工厂、正在建设的西安工厂、西南建有成都基地,这些都为吉利开拓西部市场提供了更多支撑。

吉利重组力帆 难受的是长安

  不过,虽然力帆官宣了吉利的注资,但是对吉利而言,目前并没有官方的声明,这也意味着吉利接盘力帆到底会进行到什么程度,外界还尚不知晓。行业内有分析人士指出,尹明善家族可能并不想放弃力帆集团的控制权,因此吉利的重整能否如愿推进,还得看最终博弈结果。

  但无论怎么说,吉利重组力帆,也拉开了中国品牌兼并重组的序幕,同时吉利VS长安的竞争,也是未来中国车市不可避免的重要一步,毕竟强者兼并弱者,然后强强对抗,才是中国汽车强大的唯一路径。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 汽车公社
阅读

评论

评论内容最少2字,最多200字
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