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汽车文化 > 李斌来到十字路口

李斌来到十字路口

2019-06-04 09:40:59

  有很多新的品牌,用他们的第一批车主对车辆的钟爱来对抗外界的质疑,不只是蔚来。

  这是一个很不靠谱的指标,因为通常花个几十万选择一个新品牌的车主,都会有强烈的认同需求,所以表现出抱团、论坛活跃、护犊子一般说自己的车好,都是很正常的。

  如果把首批车主的情绪,当作企业营销的抓手,那不光不准确,而且大概率有害。尽管这种战友般的情义,看上去如此迷人。李斌就见证过很多,有车主车子出了问题,曝光出来了,在APP上还很不好意思的解释了一番;有蔚来的员工得了重病,车主立刻慷慨解囊捐出了医资。

  当然,李斌也用绝对的宠爱回馈了他的车主。投入的钱,捐出来的股权就不说了,涵养很好的李斌,在舆论一地鸡毛的时候,也只对侮辱了他的车主的媒体,果断“下了手”,并不惜委屈自己的公关总监动了窝。

李斌来到十字路口

  但是,这些,至少在汽车行业,不能为急需要销量爬坡的蔚来,带来源源不断的新的订单。商业消费与情感之间的隔阂,在创业多次,投资项目无数之后,李斌可能这次体会的最深,之前他更多体会的是资本的冰冷,比如执意不留下摩拜这个品牌的美团。

  有一件事情,不知道在李斌看来究竟是悲是喜,外界不计其数的对蔚来与他本人的报道中,写到他的一般都会表现出认同、赞赏,甚至膜拜,而写到蔚来的,则多数是质疑,至少行文疑惑,语带暧昧。

  连鄙司蔚来的铁粉老杨同学,即便在稿件中仍然无视我多次威yang压qiu力挺蔚来,但是随着蔚来的股票一路跌破了4块,眼看着3块也要撑不住了,在acw选题群里的话风也软了一些:我的观点是,人都有一死,死前留点价值,就可以无悔爱过。看看鄙司这选体会的话风,灵魂自由的内容创作者们,还不快到碗里来。

  如今,蔚来已经跟亦庄国投签署了融资意向性协议,如果这笔投资能落听,那么蔚来的固有一死,应该不会那么快了。跟地方政府的投资基金捆绑,短期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止是100亿软妹币的利益。李斌可以稍微松一口气。

  其实李斌的资金,在新造车势力中一直算是宽裕的,除了背靠盐城市政府的华人运通,其他创始人的钱少有比李斌多的。李斌的蔚来,最大的问题在于,在量产了一年多之后,还是没有做出正向现金流。

  按照天际汽车的创始人张海亮的说法,这才是蔚来面对的真正的挑战。这个说法蔚来没有官方承认过,但也没有否认,极限的回应是私下里说,你怎么知道?

  不过,从更多私下管道,我们还是了解到,蔚来卖车确实还处在卖一台亏一台的状况,这是不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和前期研发分摊的算法。并且,好像一定规模的上量,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我一直想知道,李斌究竟对此是怎么想的。不盈利,是前期资本收益率没有精算好,或者对产品的高品质追求,使得成本失控,又或者是对蔚来这样的新企业跟大型零部件供应商压价的难度估计不足?这属于计算性失误,随着产量提升,市场扩大,以及更合适的人力资源的建立,可以得到解决。

  另一个可能就比较野蛮,就是李斌的思路就是硬件允许亏损。蔚来的未来,收益率在软件。这是我比较不齿的一种思路。至少到目前为之,还没看到哪个优秀企业选择这条路,硬件和软件都应该做好,并成为公司的盈利项目。仅靠软件的云盈利模式,不妨还是留给媒体啊、电商们吧。

  当然,你非要抬杠的话,报纸确实选择了硬件不挣钱的商业模式,卖报纸的钱都不够印刷和分销运输成本的。那我只能不厚道的回答你一句,所以报纸做到了今天这份上啊。

  当然,也有一个尴尬的可能,就是蔚来可能还没想好要怎么盈利,就已经不自禁的走到了这个局面。而这种可能性可以说非常大。并且,在我看来,没想好也是比硬件认亏更好的“想法”。

  前几年,当新造车像卷钱的机器一样,好像谁来干,都能动辄拿到几十上百亿的资金,人们惊呼汽车创业的风口到了,只要站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我想大家大概对汽车制造业的风口是有什么误会。

  作为一件大件消费品,汽车在历史上出现的真正的风口有好几次,只不过当时没人管他们叫风口。比如亨利福特创建第一条汽车流水线制造T型车的时候,那时,只要你把成本和价格降下来,把车快速造出来,你就闭着眼睛收获市场。

李斌来到十字路口

  再比如,1997年李书福第一个尝试民资造车的时候,因为只有5个亿而受到媒体和行业的群嘲。但事实证明,那个时代,只要你能拿到准生证,并且把车造出来,控制好价格,就能收获生存发展的机会。

  这才是汽车制造业对于新企业的风口,没有市场的嗷嗷待哺,资金能做的只是扇扇扇子。而2020前后的这个当口,或许有技术革新的背景,或许有所谓汽车新四化的变革,但是不管是传统能源车,还是新能源车,不管是只有一块7寸屏的老派车,还是动辄四五块屏幕,还有一两块超级大的智能汽车,我都没有看到市场的多大热情。

  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这个当口,最多能叫pre风口。那么对于资本驱动之下,紧赶慢赶第一家落地上市的蔚来而言,时机是他最大的仰仗,而时间恐怕是他最大的对手,而并不是“可恶”的38号。

  如今,如果顺利拿到100亿来自地方政府的投资,李斌似乎可以有机会在他的新车上市一年半以后,在他的公司上市小半年之后,重新考虑一次。

  顺利的话,他的工厂会在亦庄提供的土地上落地,并且使用成本应该很低,他有机会像丁磊的华人运通那样,通过非市场化的一些方式来获得一些盈利,有机会在亦庄以及其他一些地方低成本的去运行他的新四化汽车试验区,以及基于政府资金的信用背书,或许在采购谈判等方面能更顺利一些……

  这些因素的综合考量,李斌有机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争取把正向现金流做出来。当然,我们还没有看到李斌接受这笔投资背后的对价,但按照现在地方政府的行事,不会对企业做出过多干预,至少没有资本那么猴急。你时不时弄点花头让书记来拍个视频,既不太贵,又不太难。

  而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对于李斌来说,这可能是一个理念的选择,至少也是对时机判读的一次选择。

  因为新造车从一开始打出的旗号,都是妥妥的颠覆者。这跟亨利福特、李书福不一样。后两者都是制造低于当时市场产品级别的车,除了工业管理和生产流程的革新,并无产品的颠覆。

李斌来到十字路口

  而李斌们则不同,他们从一开始面对媒体,被问的最多的就是,你的产品有什么革新,你的盈利模式有什么革新,一切都是革新,仿佛做出一个听上去没那么革新的好产品,就是一个笑话一样。

  颠覆、革新、百年不遇的时代机遇,我能说这些词语的平凡使用,就是媒体没落的标志之一吗。

  李斌造车,并且把这一次当作他创业史上最重要的一次,他认同的理念会是什么样的?毕竟在摩拜一案,李斌直至无奈售出,也仍然觉得那是一个不嫁接资源也能挺到彼岸的项目。

  如果依着媒体,我们最希望你能声情并茂加表演的说出贾跃亭的那一套,虽然我们回来肯定一片质疑,但请你相信,我们内心是感激你的。当然,你最好能花点成本,尽量说的更真切、更带有梦想色彩,并且似乎也有实现度,在盈利模式、创新理念方面的水氢发动机,没那么容易穿帮的。

  作为众多固有一死的结局,李斌成为汽车圈的贾跃亭,也不失为精彩。我绝对相信在蔚来死后很久,你还能跟你的车主保持良好的关系。

  当然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李斌还可以尝试成为一个李书福。在我看来,虽然时机上说,二李差别巨大,李斌在开始阶段的存续要难上一些,但是李斌有很多做法还是可以成事的。

  比如,说句公道话,蔚来在产品上的投入,对产品雕琢是很让人尊重的。麻烦你别拿外面的那些车评来跟我说事儿,产品初期的完成度和产品设计研发的投入不是一回事儿。

  再比如,李斌对待用户的诚意是足够的,现在要解决的是把违反基本商业原则的用户维护投入降下来。

  从这两个层面上说,蔚来是一家真心想把车造好,并让用户愉快使用的企业。这已经符合成为一家优秀汽车企业的基因了。就好像李书福当初呐喊的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一样。

  当然,李斌要记住的是,李书福再造老百姓最买得起的汽车的时候,也是盈利的,并且利润率是不错的,不然5个亿确实是经不起烧的,哪怕在二十年前。

  落户亦庄之后,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贾跃亭还是李书福,这是一个关键选择,这决定了李斌在弃沪北上的十字路口,将要把蔚来带向何方,又要怎样书写自己的传记,而这个决定最不真正影响蔚来的核心理念,没听说过硬件要挣钱的企业就是传统企业、就是客户体验不好的企业之说法,无非是做法是激情化的还是合理化的。

  贾跃亭,还是李书福,或许这并不是个准确的表述,也不是李斌想要的表述,我也只是以此来指代李斌可能会去的两个方向,并且明显带有自己的倾向。

李斌来到十字路口

  一个很不错的现象是,蔚来要裁员了。我是个每逢裁员必鼓掌的可恶家伙,京东和福特的我都鼓掌了。在我看来,行业性的裁员是萧条的象征,而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做出的裁员,必然是对企业有了清醒的审视之后,做出的理性决策。而李斌最不缺的理性,是这次十字路口最初复杂而鲜明选择的关键。

  作为职业吃瓜,咱不怕李斌成为又一个贾跃亭,毕竟虽然整个电器业都憎恨老贾,但是整个新闻界都应该感谢他,他若没有涉足汽车,对于新造车的第一波舆论高潮就不会出现。当然,如果走贾跃亭的路,我建议李斌收回裁员决策,你就应该登高一哭,鼓动大家欠薪坚持去。

  我们更不怕李斌成为下一个李书福,二十年后希望他也写一篇万字长文《捞金仔的升华》(这里表达不够准确,对投资人这个职业好像不公平,不过既然李书福可以自称放牛娃,那小字辈的李斌不妨也豁达些),感谢一下改革开放60周年。

  我们就怕李斌最后还是李斌,在合适或者不得已的时机,转身离去,留下一句摩拜那样让人窝涩的话: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但我得对投资人负责。职业而苍白,理性而无趣。

  不弃你谤满天下,不惧你王侯将相;唯愿君之一生,不只是钱的颜色。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autocarweekly
阅读

评论

评论内容最少2字,最多200字
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