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是这几年发展的风口,而且借着这股东风,充电桩、动力电池等相关行业也快速崛起。
早些时候,动力电池行业独角兽宁德时代发布上半年财报。
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3.6亿元,同比去年增长48.6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9.1亿元,同比下降49.7%。
对于业绩下降,宁德时代将其归咎于“上年同期转让了持有的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取得的处置收益影响”。
扣除转让普莱德的处置收益及其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业绩的影响后,宁德时代实现扣非净利润6.94亿元,同比增加36.55%。
动力电池行业的天之骄子
在NBA里,有一些球员出道第一年便能够有巨星级的表现,有人称之为“出道即巅峰”,而用此称呼来形容宁德时代,似乎也并不为过。
宁德时代初创于2012年,刚一成立便与华晨宝马达成合作,有关于宝马新能源汽车品牌及产品之诺1E的高压电池项目。
虽然之诺1E在上市后的销量并不出色,但是与华晨宝马的合作让宁德时代走完了动力电池研发、设计、开发、认证、测试的全流程,也为它后续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产品背书。
从结果来说,与宝马的合作促使宁德时代快速成长,最终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厂商。
在2015-2017,宁德时代连续三年在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前三位,在2017年的电池销量更是超过了特斯拉电池供应商松下电气,销量排名全球第一。
而且宁德时代从0到估值1300亿元人民币,只用了六年,从递交招股说明书到IPO顺利过会,仅仅花了五个月。
其在创业板上市首日,股票大涨44%,最高估值超2000亿元,令业界瞠目结舌。
但是风光背后并不是高枕无忧。
资本都是逐利的,宁德时代的估值即便在纯制造业IPO中也算是天价,这或许也正说明,投资人看重的并不是宁德时代的未来,而是他们认为宁德时代目前处于投资的风口,被大多数人看好。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泡沫破灭的时间是相当短暂的,宁德时代如今虽然是全球销量第一的电池企业,但是并不是高枕无忧的,相反的,其现在需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还有很多。
第一,是利润下降的问题,动力电池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而电池单价却在下滑。
锂电池出货量的增长带动了上游锂化合物需求的快速增长,根据权威数据统计,全球锂化合物供给全年处于紧平衡状态,碳酸锂价格也由年初的12~13万元/吨上涨至16~17万元/吨,其中电池极碳酸锂最高涨幅达到了47.54%。
与此同时,动力电池的价格在2017年却呈现极具下滑的趋势,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在2017年单价从2.06元/Wh降到1.41元/Wh,降幅达到了31.55%。
技术让成本降低,但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空间也正在压缩,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而补贴政策的退坡甚至是取消,会成为宁德时代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
在宁德时代招股书的风险提示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变化也被最先提及,宁德时代称:“如果政策退坡超过预期或相关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第二,是市场环境的变化,竞争对手在变多。
为了给国内的动力电池行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工信部在2016年设立了电池企业准入目录,不在准入目录以内的电池厂商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无法获得补贴,因此像三星、LG、SKI这类的动力电池巨头便被拒之门外。
近日,中汽协、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联合公示《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中,三星环新(三星SDI)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南京乐金化学(LG化学)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北京电控爱思开(SKI)科技有限公司三家韩国企业赫然在列。
虽然这份名单仍然与补贴不挂钩,但是这却在某些程度上暗示着未来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将是开放的。
当2020年到来,动力电池补贴政策取消之后,无论是价格和技术,世界一流的动力电池供应商都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而作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龙头的宁德时代将首当其冲。
虽然国内动力电池政策的限制解除让韩国的电池供应商获得更多的机会,但宁德时代目前需要考虑的主要对手为松下。
毕竟特斯拉已经确定在上海建造工厂,生产电池及旗下电动汽车,作为特斯拉电池合作伙伴,松下注定是上海工厂的最优合作伙伴。
仅仅依靠特斯拉,松下就有与宁德时代一争高下的资本。
第三,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有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的产能已经超过了200GWh,但是总体产能利用率却只有40%,市场两极分化严重,供大于求。
国内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国外动力电池行业入驻,必将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的情况,因此开拓海外市场将成为宁德时代必须走的道路。
但是相关数据显示,其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中,98.42%的收入来自境内地区,境外地区收入仅3亿元。
深耕海外市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对宁德时代而言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宁德时代的合作伙伴宝马和潜在合作伙伴大众将合力发展下一代固态电池。
对于这些外企而言,它们不愿自己依赖于少数的亚洲电池制造商,毕竟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零部件,它们更想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便在未来能够更轻松的应对市场变化,不会受制于人。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里的观点,在动力电池领域,这一句话同样适用。
2016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有155家,截止到2018年6月,市场上只剩下105家,而且这个数字在未来将会不断下降。
此前曾位居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前列的沃特玛,便因资金断裂而不得不黯然离场;大肆扩张的银隆新能源,也因资金问题面临停工停产,在未来或许将有更多知名或不知名的企业退出这一行业。
政策退坡、毛利率下降、国外电池巨头进入市场挑战,资本市场表现抢眼的宁德时代并非高枕无忧。
如何应对未来诸多难料的风险,是宁德时代当下最需要考虑的难题。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