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中国产业环境和国外有所不同,在无人车、智能驾驶或者更多的新模式方面都有很多想象空间,发展潜力巨大。纵观全球汽车市场,智能驾驶领域正在成为不同国家和车企之间比拼的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不同国家的产业政策也纷纷将智能互联提到了战略的高度。而伴随智能动驾驶技术的逐渐落地,不仅仅是关于智能驾驶政策法规制定需要及时落地,关于智能驾驶的信息安全和交通系统的匹配也不能缺席。
作为美国五大车展之一的华盛顿车展,正在以空前的创新来跟上汽车行业近年来难以抗拒的创新潮流。2018年的华盛顿车展可以说是新技术和旧秩序一次有趣的碰撞。
2018年华盛顿车展设置了为期三天的自动驾驶行业相关系列先导会议和活动,包括智慧出行国际论坛、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政府及行业论坛以及2050年未来汽车活动等诸多创新活动。而在华盛顿会展中心750000平方英尺空间中展出了超过650台车辆,参与此次车展的相关汽车品牌更是带来了新款车型和全新展示方式。华盛顿车展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华盛顿地区新型汽车经销商协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约翰·奥唐纳(John O’Donnel)表示,2018年华盛顿车展的参观人数相比去年上升了5%。
这其中,智能驾驶成为此届华盛顿车展当之无愧的焦点。在华盛顿车展开幕前夕,主题为汽车网联与自动驾驶的MTI(Mobility Talks International)年度论坛在美国国会大厦肯尼迪厅正式举行。不管是中国的互联网汽车已经实现量产并在销量上取得成绩,还是中国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布局造车新势力的逐渐落地,这都让中国的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智能汽车未来的发展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产业联盟主席王笑京应邀参加了本次MTI论坛,而诸如多名美国国会参议员、英国交通部网络安全司、德国联邦交通部、韩国国土交通部、阿联酋道路交通管理局、日本道路运输局的官员和专家的集体出席,也让这场论坛的讨视角十分国际化而更具现实意义。王笑京在此次论坛中公开表示,中国将在2035年实现智能驾驶汽车产品与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完善。
“现有的交通系统是为人而设计的,而不是为无人驾驶的机器设计的,注定不是无人驾驶汽车最好的交通方案。该让车去适应现有的交通设施还是改进现有的交通设施来适应智能驾驶的新需求?我们要为机器设计专门的道路吗?这些都是不能回避的新问题。”王笑京表示,中国智能驾驶投入商业化使用的时间表已经大致可以列出:到2020年实现智能驾驶L2-L3级别,2025年实现智能驾驶汽车销量上的实质性增长,到2035年实现产品与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完善。
这样清晰时间表的背后是智能驾驶产业链的不断发力和升级。在中国智能驾驶领域,作为引领汽车技术创新与进步的零部件制造商博世、大陆等零部件国际巨头因看好中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纷纷在重金加码自动驾驶领域,和自主车企以及跨国企业一起为促进中国智能驾驶标准出台而积攒力量。
事实上,中国产业环境和国外有所不同,在无人车、智能驾驶或者更多的新模式方面都有很多想象空间,发展潜力巨大。纵观全球汽车市场,智能驾驶领域正在成为不同国家和车企之间比拼的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不同国家的产业政策也纷纷将智能互联提到了战略的高度。而伴随智能动驾驶技术的逐渐落地,不仅仅是关于智能驾驶政策法规制定需要及时落地,关于智能驾驶的信息安全和交通系统的匹配也不能缺席。
此次华盛顿车展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国会参议院商业、科学和交通委员会以及参议院能源委员会就无人驾驶问题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听证会,这也是车展的首次尝试。在美国,智能驾驶汽车在制造之后会进行各种严格的测试,美国相关部门会根据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来制定相应的法规。目前美国现针对智能驾驶已经起草了相应的法案,进行论证环节后会在各方努力之下商议相应的法案能否获得通过。
针对美国市场当下对于在智能驾驶立法的作用,王笑京认为美国相关法案的出台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有允许汽车制造商第一年获得批准出售至多2.5万辆无人驾驶汽车的条款,但前提是它们能证明这些汽车与当前受人类控制的汽车的安全性相当。而要提供这样的证明是需要做大量的论证工作。反过来,中国如果能够制定出比较灵活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法规和政策,促进自动驾驶尽快进入实用阶段,对产业的初期发展会非常有利,实现赶超甚至引领不是没有可能。”
事实上,中国的无人汽车宣布已经上路。3月1日,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在上海正式发放,包括上汽等公司获得第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以及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的资格。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