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华为和奇瑞两大在各自领域都称得上巨头企业强强联手打造的品牌,智界首款车型智界S7上市以来表现并不亮眼。
根据被披露出来的数据可以发现,4月至6月智界S7的交付量分别为4546辆、3455辆和2995辆。不仅三个月合计销量只有约1.1万辆,和AITO问界相比相去甚远,而且还呈现出逐月下降的态势。
智界S7的坎坷之路
相比于问界的成功,智界从成立伊始开始就充满了坎坷。在去年11月28日智界S7首次上市之后,这款车型就传出了产能不足的情况,甚至还有华为和奇瑞不和的消息。然无从判别这些信息的真假,但是这款车型到今年2月份只卖出了794台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华为还是奇瑞,哪怕自己单干,也不至于就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
在上市后的4个月内,智界S7就迎来了改款,这个改款速度也是过往传统车企都不曾经历过,由此可见华为对这款车型上市头炮未能打响的不满。
改款车型虽然虽然起售价格不变,但是三款车型降价2万元,且入门车型的CLTC续航里程从原来的550km提升至705km,且在不搭载激光雷达的情况下就能够具备高速和城市快速路的领航功能。
所以与其说这是智界S7的改款,不如说是华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提升性价比打出的一场促销战。
智界S7销量不振到底是谁的错?
虽然智界S7销量比较一般,但是问界品牌表现非常优异,甚至已经有了和理想争夺国内新势力冠军宝座的实力。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问界的销量达到43146辆,和理想汽车组成了国内新势力的第一阵营。
具体来看,问界M9交付了17241辆,问界新M7交付了18493辆,问界新M5交付了7046辆。最让人吃惊的莫过于售价在50万元级别的问界M9销量超过1.7万辆,把一众豪华品牌车型甩在身后,着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智界S7销量表现不如问界,并不是华为本身的问题:
从合作伙伴角度来说,奇瑞的整个体系能力远远强过赛力斯。无论是从技术积累还是从品牌号召力,奇瑞在国内都是无可争议的第一梯队。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正是因为小康/赛力斯觉得自己体系能力不强,因此整个AITO问界品牌都是由华为/余承东来一手操盘,赛力斯汽车更多只是提供一个代工者的角色。
根据赛力斯自己披露的数据显示,在AITO问界品牌的持续热销下,赛力斯上半年的营收预计将达到639-660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达到13.9-17.0亿元,公司在首度实现扭亏为盈的同时,也将成为国内第二家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至于更为强势的奇瑞,往往会在造车过程中引用更多自己的经验,所以两者之间很容易出现配合上的不顺利。无论是对于华为还是对于奇瑞,在接下来必须要尽快理顺双方的合作关系,把劲往一处使,才能让智界品牌在内部能够统一节奏,一致对外。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在如今25万级别的纯电市场竞争实在是太过激烈,不少车企在这个细分市场都有产品投放,尤其是特斯拉的Model 3和小米SU7这两大车型,非常容易就把网路的声量给吸引过去。
极氪、智己、小鹏、蔚来等等,也都在这个细分市场中投入了不少车型,越级配置打价格战早已经不是新闻。智界要想冲出重围,必须要在产品力上有更大的突破。
如果没有华为的品牌和产品力的加持,可能智界S7的销量会更差。以和智界S7处在同一级别的奇瑞星途旗下的星纪元ES,有数据显示,其当前的月销量已经不足500辆。
这两年奇瑞虽然在国内号召力比较强,但是却无法对星纪元ES产生比较好的辐射。不是说这款车型产品力不强,而是25万元级别的电动车市场竞争太过激烈。
和奇瑞的合作有着不可估量的示范效应
国内消费者对于“华为全家桶“是非常认可的。包括华为鸿蒙4.0智能座舱、华为Drive ONE 800V动力平台、华为ADS2.0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华为盘古大模型、华为途灵智能底盘等,都已经成为华为征战国内市场的利器。而以华为和奇瑞合作的智界为例,其甚至连地图和影响都是采用华为的技术。
对于华为来说,采用华为鸿蒙智行模式的国内车企只有四家,分别是赛力斯、奇瑞、江淮和北汽。其他整车企业对于引入这种由华为全盘主导的模式还是存在比较大的顾忌的。所以对于华为来说,未来要想拿到更多整车企业的订单,让鸿蒙智行成为国内不少车企开发新车的首选,做好智界品牌的意义不言而喻。
毕竟和其他三家相比,奇瑞是唯一能够跻身国内车企第一梯队的整车企业,并且奇瑞还拥有非常完善的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布局。深化和奇瑞的合作来布局全球市场,远比投入重金让赛力斯一步一步往外走来得容易。
华为这块金字牌是否还有用?答案肯定是的。不过合资企业的运营,从来都是看股东双方如何来协作,能否发挥出1+1>2的效果。否则就如同彼时奔驰和比亚迪合作的品牌腾势,在国内一直处于一个非常被边缘化的地步。
直到腾势回归比亚迪之后,才发挥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在国内MPV市场一度动摇了别克GL8的位置。有些时候,不差钱的华为和奇瑞如果能够各让一步,那或许结果会好很多。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汽车经纬网》www.qichejingw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