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第一周,各大汽车厂商纷纷公布5月份销量业绩,其中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尤为值得关注。根据一汽红旗官方数据,1-5月份红旗新能源累计销量达到25389辆,同比暴增339%,表现十分抢眼。
这或许可以证明,传统汽车厂商只要端正态度,是可以成功实现转型的。红旗品牌是国内二线豪车市场上的领头羊,燃油车销量一直不错。正是由良好的燃油车表现做支撑,红旗才敢于打出“ALL IN”新能源的大旗。
销量暴增3倍以上 红旗小试锋芒
根据红旗汽车的数据,它在5月份新能源销量超过8500辆,在众多的豪华品牌中,这个成绩可以说相当亮眼。8500辆的销量,放在造车新势力中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线水准。更重要的是,这只是红旗品牌的牛刀小试,因为这8500辆的销量绝大部分是由红旗E-QM5这一款车贡献的。
红旗E-QM5是过去一年多时间以来红旗品牌唯一一款进入主流市场的新能源车型,也是红旗新能源的绝对主力。这款车以前是红旗针对出行市场而打造出来的B端车型,基本不针对个人市场。
在向个人市场开放之后,这款车的起售价从12.28万元猛提至19.98万元,但由于整体性能比较强大,因此在转换身份后势头不减,有力的帮助红旗挤进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线阵营。
除了红旗E-QM5之外,红旗其实还有一款比较著名的新能源车型——红旗E-HS9,这款车定位于纯电动大型SUV,起售价达到了50.98万元,在同级别车型中的表现还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类车型的销量规模普遍都比较小,红旗E-HS9与同级别的保时捷Taycan一样,主要是以品牌旗舰车型的身份,维持整个品牌的高端定位。
也就是说,红旗仅仅依靠E-QM5这一款“半路出家”的新能源车型,就取得了暴涨3倍以上的成绩,没有强大的技术实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但红旗旗下车型众多,覆盖多个细分市场,E-QM5这一款车显然不能让红旗满意。进入2023年以来,红旗开始发布明确的新能源产品规划,这些才是在未来决定胜负的关键。
ALL IN新能源 红旗处在“搭台”阶段
2023年1月初,红旗汽车举行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发布会,时任一汽董事长徐留平表示红旗将ALL IN新能源,推动所有车型的电动化。根据红旗的规划,未来3年时间里,红旗将会密集推出15款新能源车型,覆盖从A级车到中大型车的各个细分市场。
红旗先后推出了“旗帜”超级架构FMEs、纯电动平台HME、智能化平台HIS、混动平台HMP等技术平台,同时还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期间推出了纯电轿车E001和纯电SUV E202,前者将在2023年11月底正式上市,后者则将在2024年2月份正式上市。
从这些动作来看,红旗已经做好了未来几年的全盘产品规划,各个产品线都有明确的目标人群和发展规划。其实对于这样的传统汽车厂商来说,这样的发展策略是最稳妥的,它们不是造车新势力,不可能靠一两款车型去打天下。
要转型,就必须进行全盘部署。作为国产唯一具有豪华属性的汽车品牌,红旗是有足够的实力去完成转型的。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传统厂商都选择了插混或者增程式这种过渡性质比较强的动力系统,因为它们的技术难度比较低,开发成本也低于纯电车型,有助于车企快速走量,即便不能走量,也能积累宝贵的新能源发展经验。
红旗也确立了纯电、插混和氢能源三种动力形式,可以说是蓄势待发。
快速转型 红旗能否实现目标?
根据年初的规划,红旗品牌2025年总销量将达到100万台,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据一半;2030年销量突破150万辆,新能源汽车成为销售主体。
按照红旗的品牌定位,它不会放弃高端豪华市场,因此这样的目标算是比较激进的。那么红旗有没有可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呢?
但豪华品牌与普通品牌有明显的界限,向新能源转型的速度也比较慢,在大家表现都不怎么样的情况下,红旗会有比较宽裕的调整时间。作为国内唯一自带豪华属性的品牌,红旗的品牌号召力也是一道防火墙,给了红旗比较大的缓冲空间。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一点,红旗是有可能赢在未来的。
此外,红旗与动作迟缓的BBA不同,深处中国这样的全球第一大新能源市场,红旗一开始就不排斥汽车行业的全面电动化。从红旗发布的多款新车来看,它也敢于舍弃自己熟悉的设计语言,从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和审美观念出发,打造出一套全新的设计语言。有这样的态度,红旗便会在新能源发展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从上海车展上发布的红旗E001可以看出,红旗新能源试图强调年轻、时尚与科技感,前脸风格也比较圆润,与人们熟悉的红旗已经大有不同。
同时,红旗多年研发而成的新能源核心技术也将逐步上车,它在燃油车时代积累的良好口碑和高端属性,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一点,其它的国产新能源厂商并不具备。
红旗是国产唯一公认的豪华品牌,它有能力独立拿出一整套造车技术与平台的,这是红旗的独特优势,新平台和新架构发布之后,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未来的1-2年对红旗来说极为关键,如果能够拿出真正的走量车型,红旗向新能源转型的庞大计划有可能提前实现。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汽车经纬网》www.qichejingw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