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商务部网站发布了一条轰动汽车圈的重磅消息:“北京正在研究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措施”。
核心内容有三:
一,释放一部分老旧车存量指标,在年内转化为新购汽车消费;
二,针对本市无车且在轮候范围的新能源车需求家庭,上半年再释放不少于10万个购车指标;
三,推出限定在郊区行驶的专用小客车号牌,不纳入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调控指标。
虽然这条消息很快被撤除,但人们并不怀疑它的真实性。
疫情过后 会有一波购车高峰出现
今年前三个月,在新冠疫情的威胁下,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飞机、高铁、地铁、公共汽车、出租车,这些传统的大众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被敬而远之。网约车、顺风车这些新兴的共享出行方式,也遭到冷落。乘私家车出行成了有车族最理想的交通手段,拥有一辆私家车成了无车族最迫切的愿望。
“疫情过后,会有一波以家庭为主体的购车高峰出现”。这是汽车生产厂家、经销商达成的共识。然而这个高峰有多大?能维持多久?新能源汽车又能分到多少份额?一直困扰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因为从去年六月产销量大幅度下滑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就一直没缓过劲来。
“我们不担心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能力,我们担心这个市场能有多大?”这是笔者所供职单位最近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的一次调查中,众多企业流露出来的担忧。
政府出手救市 新能源汽车好利来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汽车零售总额占我国全社会零售总额、相关税收占税收总额、相关从业人数占城镇就业总人数的比例均在10%左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2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环比下降26.63%。在其列出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电力等7大行业中,汽车制造业下降幅度最大,达31.8%。在612种产品中,汽车下降幅度也最大,达45.8%。
其中,新能源汽降幅度更深,达62.8%。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下滑7.5%和8.2%。
受此次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产销量预计下滑45%左右,上半年产销量下滑25%左右。显然,如果不下大力量加以控制,任由汽车市场自由落体式的跌下去,中国经济将遭受重创。
中央和地方政府深知这一厉害,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汽车和新能汽车消费的政策。
2月20日、24日,商务部、工信部相继发文,重点支持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鼓励适当开放限购、积极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引导政策。
3月13日,发改委等23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限额。
3月1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表示,要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
2月19日,佛山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佛山促进汽车市场消费升级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鼓励“国Ⅵ”标准汽车消费,每辆车补贴2000-5000元。
3月3日,《广州市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若干措施》发布,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每车10000元、置换购买“国Ⅵ”新车每辆3000元补助。
3月4日,湖南省发改委透露,对无车家庭购置首辆家用新能源汽车给予支持。
3月2日,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促进吉利地产车在长株潭消费升级鼓励措施》文件,对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消费者,购买本地产吉利汽车给予3000元购置税补贴。
3月11日,珠海市人民政府发布《有效降低疫情影响 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实施意见》,对购买“国Ⅵ”标准汽车的消费者给予补助,对部分本地外籍人员放开限购。
3月14日,长沙市人民政府宣布,对在指定经销商处购买上汽大众、比亚迪、广汽三菱、广汽菲克、湖南猎豹等当地车企生产,并在长沙上牌的消费者,给予一次性裸车价款3%的补贴,每台车最高补贴不超过3000元。
3月20日,广州市政府通过了《广州市促进汽车生产消费若干措施》,从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汽车加快更新换代、营造汽车消费环境三个方面,提出购车补贴、竞价奖励、新增巡游出租车指标和优化中小客车指标调控政策等措施。加上“北京正在研究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措施”这一最鼓舞人心的消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希望了。
这些救市措施,给大灾中的新能源汽车一次宝贵的机会,特别是国家领导和相关部委提出的“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限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的要求,更给了新能源汽车突破限购壁垒的尚方宝剑。
笔者相信,北上广这些限购地区增加汽车号牌、特别是增加新能源汽车号牌的可能性极大,比例极大。抓住这个机会,扭转被动局面,应该成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共同的追求。
限购之城开门 新能源车市场不好都难
有人估算,限购地区多年来累积的汽车需求量高达1900万辆,即便放开60万辆车,也能提升汽车销量3个百分点,社零总额提高2个百分点。如果把新增的购车指标倾斜给新能源汽车,允许家庭购买第二辆新能源汽车,增加政府采购和国企采购新能源汽车的比重,都会对整个市场的持续运行产生积极的作用。
以前,国家相关部委曾多次出台相关文件,要求限购地区解除限购措施,但一直收效甚微,为什么此时会出奇的一致?笔者认为,地方的利益诉求变了。
过去,国家的想法是解除地方限购,促进全国整体消费增长。地方的想法则是本地交通顺畅,才能保证本地经济正常发展。因为交通不畅,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更大。现在,全国经济和地方经济都受到了疫情严重冲击,恢复经济增长也成为地方的首要目标。
以北京为例,“汽车类消费是北京市商品消费中占比最大的商品品类,2019年,占社零额比重13.8%的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8.0%(全国同期增速为-0.8%),下拉全市社零额增速1.3个百分点。”(引自商务部网站“北京正在研究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措施”报道)。央地两级政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新能源汽车市场不起来都难。
“面包”不是给新能源汽车独享的
有一个变量必须引起新能源车企的注意,那就是上述政策都有一个共同点:既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也鼓励购买燃油汽车。这与此前多年,中央和地方多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抑制燃油车消费的做法有些许差异。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原因很简单,就是大灾面前,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拉动国民经济整体复苏,而新能源汽车的分量太轻,难堪大任,传统汽车却有这个能力。不过既给新能源汽车发糖,又给燃油车发栆,能落到新能源汽车嘴里多少还有待观察。
就在截稿时,笔者又看到了北京市商务局官微发布的:北京有关刺激汽车消费措施“尚未研究论证”的致歉声明。对此不想多发评论,只是感慨:对于北京市政府来说,做这样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决定实在不容易。好在毕竟“提出有关刺激汽车消费的想法”,而且已经“在内部信息流转中”了。
笔者相信,北京市一定能够在破解限购难题中找到好办法,给全国带一个好头。
2020年,对新能源汽车来讲,是转型的一年,是关键的一年,是难过的一年,是拼才有出路的一年。疫情给了新能源汽车一个机会,但也削弱了政府的财力,减薄了消费者的收入,因此,这个机会的窗口期不会太长。
情过后,人们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去,用加倍的努力夺回失去的时间和金钱。公交车、地铁会重新拥挤起来,出租车、网约车也将重现打车难、叫车难的常态。
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人们会捏紧钱包,淡忘疫情期间无车的痛苦和对车的渴望。新能源汽车行业要面对更多的竞争对手,也要面对转型转向中的自己。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