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到一台改装车时,无论是否通过对避震器进行更换,从而获得了更低的离地间隙。
改装车车身上均会遍布形形色色的改装套件,而无论这些套件是否存在真正的空气动力学效应,都似乎在向他人证明其在性能方面的爆发力。
相信对于任何一台改装车来讲,赛车化的基因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无论这些套件如何凶猛,也与真正的赛车存在本质性的区别。
在大多数改装车的升级过程中,均是以整车为基础,从而对车身的部件进行拆装,而并非是从零开始打造一台车,同时考虑到车辆的使用环境,其改装的程度也无法达到赛车的技术标准。
简单来说,相比与赛车改装,民用车的改装更像是在一台100%的量产车基础上做减法处理。
根据改装程度的不同,将其变成一台完成度仅为50%-70%的半成品,随后根据自己的需求,用改装套件将其还原成一台100%状态的改装车。
从改装套件的实际角度出发,民用车改装与赛车改装便一目了然。
例如避震器的改装,对于绝大多数避震器厂商来讲,会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研发出性能与类别不同的产品,大体上分为街道版和赛道版的避震器。
其主要特性取决于设计结构和参数的不同,相比于复筒式的街道避震器,赛道版的设定则在结构方面会采用单筒式布局,因为不必考虑到凹凸路面所造成的过度弹跳,即使将赛道定位的避震器安装在用于公路行驶的量产车上,其颠簸程度和耐用性也会差强人意。
不仅如此,就轮胎而言,半热熔胎作为公路和赛道两栖使用的轮胎,在保证足够抓地力的基础上,还能兼顾耐用性,并且在干地和雨地情况下均可使用。
倘若将赛车使用的全热熔胎或者光头胎开上公路,那么性能和耐用性方面甚至还不及一般民用车所搭载的节能轮胎。
其实民用车的改装更多是在基础性能属性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在舍弃一部分性能特性的情况下,对其部分特性进行提升。
考虑到局限性较大和使用环境的需求,无论在配件定位还是改装强度方面均无法与专业赛车相比。
相反,对于从零开始打造的赛车来讲,需要率先将购买回来的整车全部拆散,对车架进行全车点焊,对基础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升级。
在完成车架的补强之后,便需要将各式各样的赛道化改装件安装在新车架上,从而替换原厂套件。
在改装的过程中,由于考虑到不需要在公路行驶,或者说用车环境的改变,因此所有舒适性的配置会被一并拆除,车身上的每一部件均为提升圈速和性能服务。
无论从改装流程的复杂程度,还是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资金考虑,均与量产车的民用化改装分属不同领域。
虽然民用车改装最早源于赛车运动,并且两者看起来存在异曲同工之处,但从本质出发,完全是两种类型。
当然,并不是说民用改装不及赛道改装,原因在于民用化改装作为一种对车辆的升级作业,所受到的限制性因素较多,需要遵从原车的技术规格与整体特性。
而对于赛车改装来讲,这些因素所造成的限制则相对小很多,虽然改装作业的过程更为辛苦,但在不考虑后期调校的情况下,并不需要耗费过多的精力。
因此一台改装车的价值与优劣,并不能以其改装的类别和性能进行评定,由于用车环境和定位的不同,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